[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26824.8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0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杉海沿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 地址: | 563099 贵州省遵义市汇***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板 填埋 挡板 固定柱 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垃圾填埋场 竖板 筒体 垃圾处理技术 水槽 滑动设置 排水通道 竖直设置 筒体内壁 筒体中心 筒体转动 转动连接 出水孔 弧形端 渗滤液 侧壁 腔内 相抵 体内 雨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筒体,筒体中心设置有固定柱,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扇形的集水板,集水板边缘竖直设置有挡板,挡板与集水板围成集水槽,集水板一侧的挡板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集水板的弧形端与筒体内壁接触,集水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柱接触,相邻两个集水板的侧壁相互接触,集水板上设置有连轴,连轴与筒体转动连接,连轴一端与固定柱转动连接,连轴另一端位于筒体外,集水板下方设置有若干填埋腔,填埋腔下方设置有排水通道,填埋腔内滑动设置有竖板,集水板间歇与竖板相抵。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雨水进入填埋区导致渗滤液产量急剧上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场区四周铺设防渗层结构将垃圾填埋物和周围地层完全隔离,形成垃圾填埋场独立而封闭的环境,进而阻止垃圾渗滤液渗入地下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造成污染。渗滤液的来源有垃圾自身分解产生的水分、垃圾含水以及雨水渗入产生的污水,而雨水渗入是渗滤液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渗滤液产生量大造成处理量大,也使渗滤液处理的费用相应增高。
现有的垃圾填埋场缺乏有效的雨污分流措施,雨水直接进入填埋区混合在垃圾堆内,使得填埋区内的渗滤液产量急剧上升,极易导致渗滤液渗漏,而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渗漏后极易污染水体、土壤等,会使得地面水质恶化、水体缺氧、并产生富营养化,威胁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水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雨水进入填埋区导致渗滤液产量急剧上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筒体,筒体中心竖直设置有固定柱,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扇形的集水板,集水板边缘竖直设置有挡板,挡板与集水板围成集水槽,集水板一侧的挡板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出水孔处设置有密封机构,集水板的弧形端与筒体内壁接触,集水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柱接触,相邻两个集水板的侧壁相互接触,集水板上设置有连轴,连轴与筒体转动连接,连轴一端与固定柱转动连接,连轴另一端位于筒体外,连轴位于筒体外的一端连接有转动机构,集水板下方设置有若干填埋腔,填埋腔下方设置有排水通道,填埋腔内滑动设置有竖板,集水板间歇与竖板相抵。
本方案的原理为:
填埋腔用于填埋垃圾,筒体用于密封填埋腔,防止垃圾产生的臭气和渗滤液散布至土壤和空中造成污染,集水板与挡板围成的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密封机构用于密封挡板上的出水孔,防止雨水渗漏。转动机构用于驱动连轴转动,从而带动集水板转动,将集水槽内的雨水排出从出水孔处排出。将集水板设置成扇形的,且集水板的边缘分别与筒体内壁、固定柱以及相邻的集水板接触,如此使得集水板不转动时能够拼接形成与筒体内径相同的圆,从而在筒体顶部形成一个防水罩,防止雨水进入填埋腔中的垃圾中去;集水板转动时能够推动竖板滑动从而露出排水通道,集水板上的雨水能够直接从排水通道被排出,由此控制渗滤液的产量。竖板滑动时能够压缩填埋腔中的垃圾,从而排出垃圾中的水分。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在填埋腔上方设置扇形的集水板,利用挡板和集水板围成集水槽收集雨水,同时利用扇形的集水板拼接形成与筒体内径相同的防水罩,防止雨水进入填埋区内,避免雨水与渗滤液混合,防止雨水受到污染,同时也减少了渗滤液的产量。
2、在集水板上设置连轴,利用转动机构驱动连轴转动,从而带动集水板转动,集水板转动时驱动填埋腔中的竖板转动让出排水通道,由此将集水槽内的雨水排出至排水通道内,由此实现了雨水的排出。
3、竖板滑动时能够挤压填埋腔中的垃圾,如此能够将垃圾中的水分挤压出来,加快垃圾的腐蚀,减少垃圾处理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杉海沿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杉海沿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6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