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26718.X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平;张文魁;叶张军;张玉花;周晓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63;H01M2/10;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 地址: | 31170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口 进水口 锂电池 冷头 水循环装置 电池模块 水冷散热 水冷排 流道 连通 本实用新型 爆炸事故 电池损坏 面面接触 软管连接 散热技术 散热效率 温度过高 电极柱 高负荷 固定的 运行时 静音 电源 震动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包括:在外箱上具有电极柱;安装于外箱内部的电池模块;套于电池模块外部,并固定的冷头,冷头与电池模块外表面面接触,且冷头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流道,流道连通冷头表面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水循环装置以及水冷排,水循环装置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水冷排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电源为水循环装置提供电力;第一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用软管连接。该产品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避免了在长期高负荷运行时出现的温度过高和电池损坏、爆炸事故。同时,本方案极大提高了锂电池运行中的静音性能,减轻震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从通讯工具、计算机设备等精密电子设备,到电动车、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锂电池均发挥着提供能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作用。大型锂电池在供电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对大型锂电池的散热已经成为锂电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有的锂电池散热一般采用风冷散热,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系统运行稳定,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风冷散热原理为利用空气循环带走热量,这样的散热方式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在锂电池长期高负荷运行时,极易由于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电池损坏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散热效率,往往需要安装多个风扇,从而造成噪音过大,电池震动明显,极大影响电池的使用感受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其可解决现有风冷式锂电池存在的以下缺陷:散热方式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在锂电池长期高负荷运行时,极易由于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电池损坏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安装多个风扇造成的噪音过大,电池震动明显,影响电池的使用感受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包括:
外箱,所述外箱上具有电极柱;
安装于外箱内部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连接电极柱;
套于所述电池模块外部,并固定于外箱内的冷头,所述冷头与电池模块外表面面接触,且冷头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连通冷头表面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安装于外箱内部的水循环装置,以及固定于外箱外侧的水冷排,所述水循环装置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冷排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电源,所述电源为水循环装置提供电力;
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水循环装置将水泵入冷头,冷头中的水吸收电池模块的热量并通过软管中的水循环进入水冷排,在水冷排中,水与空气热交换从而热量散失,达到散热目的,水冷排中的水流回水循环装置并被重新泵入冷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于水冷排一侧,所述风扇向水冷排方向吹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
PCB电路板,
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冷头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水循环装置和风扇均与PCB电路板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监测冷头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PCB电路板,PCB电路板根据温度值调节水循环装置的水流量和风扇的转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箱在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在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并保证风扇吹出的风进入进风口,并从出风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67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支架和电池模组组件
- 下一篇:预制舱中用于储能系统的通风散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