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弹簧夹箍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3234.X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5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孟;袁朝晖;张琪维;韩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高琴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夹箍 底板 钢板弹簧夹 螺栓 折弯 布置空间 固定管线 依次连接 自身性能 穿经 外部 延伸 | ||
一种钢板弹簧夹箍,包括夹箍本体、螺栓、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管线束的折弯平板,夹箍本体为U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侧板、底板、二号侧板,螺栓依次穿经一号侧板、二号侧板后延伸至夹箍本体的外部,折弯平板包括一号平板、二号平板,一号平板的一端与一号侧板、底板或二号侧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一号平板的另一端与二号平板固定连接。本设计在不影响自身性能的同时有效改善了管线束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弹簧夹箍,适用于在不影响自身性能的同时改善管线束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和配置功能增加,车架上需要固定的管线束也越来越多,导致布置空间紧张,为了使得线束走向更加合理顺畅,急需充分合理利用空间布置线束。
钢板弹簧悬架是汽车悬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由若干片等宽度但不等长的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作为钢板弹簧悬架的重要组成部件,弹簧夹箍的主要作用除了为了防止弹簧各片横向错位之外,还能在弹簧上跳回弹时,将力传递给和卡箍连接的其它片,减少主片应力。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可拆式夹箍,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263862U、授权公告日2015年4月1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钢板弹簧总成的夹箍装置,该夹箍装置包括夹箍和螺栓,夹箍为“U”型结构,夹箍一侧上部设置有通孔,夹箍另一侧上部设置有螺纹孔,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配合,夹箍底部有铆接在钢板弹簧片上的铆钉。虽然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经济、拆装方便,但该设计无法改善管线束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改善管线束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提供一种固定管接头和/或管线束的钢板弹簧夹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板弹簧夹箍,包括夹箍本体、螺栓,所述夹箍本体为U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侧板、底板、二号侧板,所述螺栓依次穿经一号侧板、二号侧板后延伸至夹箍本体的外部;
所述夹箍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管线束的折弯平板,所述折弯平板包括一号平板、二号平板,所述一号平板的一端与一号侧板、底板或二号侧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一号平板的另一端与二号平板固定连接。
所述二号平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管接头固定通孔。
所述二号平板上开设有管线束捆绑扎带固定通孔。
所述二号平板上还开设有扎带防窜槽。
所述一号平板与一号侧板、底板或二号侧板平行设置,且一号平板由一号侧板、底板或二号侧板的侧部延伸至夹箍本体的外部。
所述一号平板与二号平板垂直连接,且一号平板与二号平板的连接方式为圆弧过渡连接或焊接。
所述夹箍还包括位于一号侧板与二号侧板之间、且套设在螺栓外部的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板弹簧夹箍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管线束的折弯平板,折弯平板包括一号平板、二号平板,一号平板的一端与一号侧板、底板或二号侧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一号平板的另一端与二号平板固定连接,即在夹箍本体上集成管线束固定装置,该设计不仅改善了管线束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而且不会影响夹箍自身的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自身性能的同时有效改善了管线束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板弹簧夹箍中二号平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管线束捆绑扎带固定通孔,同时还开设有扎带防窜槽,使用时将扎带的齿带穿过管线束捆绑扎带固定通孔后卡在扎带防窜槽中即可,该设计可有效防止管线束捆绑扎带的窜动,保证管线束按照预定的方向布置,避免窝折等现象的产生。因此,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管线束固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3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