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车车外乘客门开闭提示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22693.6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8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好强;陈辉;邱鸿毅;陈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1/50 | 分类号: | B60Q1/5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庄俊佳 |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无人驾驶 感应器 提示灯 乘客 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 下车 乘客门 灯壳体 电连接 智能车 灯带 灯盖 灯壳 开闭 装设 车门 体内 客车 安全提示 活动嵌合 闪烁警示 电源体 可拆卸 启动时 盖设 并列 提示 智能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车车外乘客门开闭提示灯,包括灯壳体,灯壳体内装设有电路板、电源体、控制单元、灯盖、灯带、感应器以及警报器,灯盖配合可拆卸地活动嵌合盖设于灯壳体上,灯带包括两条并列装设的LED提示灯带和一条用于闪烁警示的LED闪烁灯带,该LED提示灯带与LED闪烁灯带分别与电路板相电连接,感应器与警报器分别装设于灯壳体内,并与电路板相电连接,该感应器用于感应车门外是否还站有乘客。本实用新型实现对上、下车乘客起到提示作用,方便上、下车;同时,通过该提示灯可以对乘客主动进行上、下车安全提示,防止乘客在客车启动时还逗留在车门处,进一步地提高无人驾驶智能客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无人驾驶智能客车的研发与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车车外乘客门开闭提示灯。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智能客车的乘客门开闭不同于传统车辆由司机控制,而是由智能系统进行智能控制,这就容易给上车的乘客造成困扰,不知道车门会开多久,登门上车是否会发生意外等。现有技术中有多种车门指示灯,比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227147U公开的一种多功能LED车门指示灯,该车门指示灯通过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LED灯,可以有效地提醒乘客,让乘客清楚车门的使用状态,但是,该方案与大多数的现有车门指示灯一样,只能被动地提醒乘客,并不能主动地提醒或做出相应的警告处理,来告知乘客车门的使用状态。因此在车外引入车门开闭指示灯,对上车乘客起到提示作用,方便上车;同时,通过该提示灯可以对乘客进行上、下车安全提示,防止乘客在客车启动时还逗留在车门处,进一步地提高智能客车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车车外乘客门开闭提示灯,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车车外乘客门开闭提示灯,包括灯壳体,所述灯壳体内装设有电路板、电源体、控制单元、灯盖、灯带、感应器以及警报器,所述灯盖配合可拆卸地活动嵌合盖设于所述灯壳体上,所述灯带包括两条并列装设的LED提示灯带和一条用于闪烁警示的LED闪烁灯带,该LED提示灯带与LED闪烁灯带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相电连接,所述感应器与警报器分别装设于所述灯壳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相电连接,该感应器用于感应车门外是否还站有乘客,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灯带、感应器以及警报器相控制连接设置,并通过控制总线与车辆控制中心相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两条LED提示灯带分别为绿色LED灯带和红色LED灯带,所述LED闪烁灯带为红色LED灯带。
更进一步,所述感应器为红外线感应探头。
更进一步,所述感应器与警报器分别装设于所述灯壳体的左、右两侧。
更进一步,所述灯壳体的外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弧形导角面。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当车辆在常规行驶时或是熄火状态时,车门提示灯为熄灭状态,当车辆在停车,乘客车门开启完成后以及车门保持开启状态过程中,车外指示灯发出绿色光,提示车外乘客可以放心地上车;当车门即将结束开启状态,开始关闭动作直至车门关闭完成过程中,车外指示灯发出红色光,提示车外乘客不要上车,以免发生危险,同时,感应器开始工作,感应上车门处乘客的状态,当其感应到有乘客还处于车门位置时,这时,触发警报器发生报警提示声音,且LED闪烁灯带工作,提示处于车门处的乘客上车或下车,车辆即将启动,避免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色的LED灯带,可以实现客车车门状态的提醒提示作用,而且通过设置感应器、警报器以及LED闪烁灯带,可以进一步地感知到处于危险位置的乘客,并对其发出提示警告和语音警告,使其注意客车运行状态,进一步地提高无人驾驶客车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2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