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放式油缸锻造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20806.9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5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华;王双凤;徐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苏宁锻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3/14 | 分类号: | B21J13/14;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向文 |
| 地址: | 2112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模 油缸 下模具 压块 螺纹杆 上模槽 本实用新型 锻造模具 成型柱 油缸腔 下模 螺纹连接 平面接触 向下延伸 重力下落 转动电机 可转动 上模具 粘黏 转轴 模具 填充 转动 保证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放式油缸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下模槽、上模槽和固定在上模槽上的成型柱,所述下模槽、上模槽以及成型柱形成油缸腔,所述油缸腔内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正好填充凹槽的脱模压块,所述脱模压块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下模具螺纹连接并且向下延伸出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侧部固定连接着转动电机的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下模具,使得油缸能够实现自身重力下落脱模,从而提升了脱模效率,另外一旦发现油缸有粘黏的情况,可转动螺纹杆,利用脱模压块给予油缸向下的推力,使得油缸顺利脱落,由于脱模压块和油缸是平面接触,所以不会留下痕迹,保证了脱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脱模的开放式油缸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缸锻造工艺中,通过上模具下压在下模具上形成油缸腔,通过向油缸腔内注入融化金属来实现油缸的成型,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工艺中,在脱模的过程中,油缸经常会出现局部和油缸腔内壁粘黏的情况,导致脱模困难,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夹子等工具将油缸夹出,但是由于油缸在成型初期,结构还不是很稳定,这样做很容易在油缸上留下痕迹,严重的会导致油缸的表面受到损坏,从而影响了油缸的成型效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顺利脱模且不会留下痕迹的开放式油缸锻造模具。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放式油缸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下模槽、上模槽和固定在上模槽上的成型柱,所述下模槽、上模槽以及成型柱形成油缸腔,所述油缸腔内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正好填充凹槽的脱模压块,所述脱模压块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下模具螺纹连接并且向下延伸出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侧部固定连接着转动电机的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通过将下模具与转动电机相连接配合,使得脱模时,可将下模槽的槽口转动至朝下,通过油缸的自身重力下落脱模;如发现油缸有粘黏的情况,可转动螺纹杆,利用脱模压块给予油缸向下的推力,使得油缸顺利脱落,由于脱模压块和油缸是平面接触,所以不会留下痕迹,更不会损坏油缸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油缸腔底面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的设置能够更加便于转动螺纹杆。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两个支撑脚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连接在下模具侧部的中心位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转动下模具,使得油缸能够实现自身重力下落脱模,从而提升了脱模效率,另外一旦发现油缸有粘黏的情况,可转动螺纹杆,利用脱模压块给予油缸向下的推力,使得油缸顺利脱落,由于脱模压块和油缸是平面接触,所以不会留下痕迹,更不会损坏油缸表面,保证了脱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苏宁锻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苏宁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0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条自动锻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模具脱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