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熄炉旁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0574.7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姜乃斌;于民;张旺;宋会卿;马宏胜;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蓓 |
地址: | 710089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熄炉 流量调节阀 旁通管道 换热器 旁通管 氮气补充管道 旁通支管 本实用新型 干熄焦装置 低温循环 阀门连通 副省煤器 环形烟道 使用寿命 氮气吹 进气端 旁通阀 预热 管件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熄焦装置,特别是一种干熄炉旁通管,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旁通管道、流量调节阀、换热器,所述的旁通管道的一端通过管件阀门连通副省煤器或热管,另一端串联连接流量调节阀、换热器和干熄炉环形烟道;所述的旁通管道进气端设有氮气补充管道,氮气补充管道上设有氮气吹入阀;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和换热器两端有旁通支管,在旁通支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旁通阀。它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安全可靠的预热低温循环气体、提高干熄炉使用寿命的干熄炉旁通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熄焦装置,特别是一种干熄炉旁通管。
背景技术
干熄焦技术是一项焦化行业节能环保的推广技术,即干熄焦是借助惰性的循环气体冷却红焦,回收热量生产水蒸气,产生的水蒸气可以用来发电或减温减压后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供其他车间使用,避免了湿熄焦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冷却焦炭的低温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冷却段与红焦对流换热后温度升高至900~960℃,高温循环气体从干熄炉的环形风道出来,经过一次除尘器分离粗颗粒焦粉后进入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温度降至约160~180℃的循环气体再经二次除尘器进一步分离细颗粒焦粉,由循环风机加压后送入给水预热系统(主要由热管或副省煤器与水-水热交换器组成)冷却至约130℃,再进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
当锅炉入口温度上升趋势太快或者锅炉入口温度超过设计的最高允许值时,为避免损坏耐火材料及锅炉,应采取措施对锅炉入口温度进行控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旁通管上旁通流量调节阀,直接将副省煤器(或热管)顶部出口的约130℃的低温循环气体导入干熄炉出口侧的环形烟道,快速抑制锅炉入口温度的上升趋势或降低锅炉入口温度。但是旁通管导入低温循环气体部位的干熄炉环形烟道炉墙经常性的受到温度的反复骤升骤降,使其砌体在受到的热应力的作用下产生损坏、变形、甚至倒塌等,缩短干熄炉的使用寿命和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安全可靠的预热低温循环气体、提高干熄炉使用寿命的干熄炉旁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熄炉旁通管,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旁通管道、流量调节阀、换热器,所述的旁通管道的一端通过管件阀门连通副省煤器或热管,另一端串联连接流量调节阀、换热器和干熄炉环形烟道;所述的旁通管道进气端设有氮气补充管道,氮气补充管道上设有氮气吹入阀。
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和换热器两端有旁通支管,在旁通支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旁通阀。
所述的旁通管道与流量调节阀之间连接有节流单元。
所述的旁通管道出气端通过管件阀门设有至少2根旁通分管分别与干熄炉环形烟道和一次除尘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旁通管道上设置换热器,可对低温循环气体进行升温,使得干熄炉环形炉墙受导入循环气体的影响降低,砌体的温度波动降低,减少了热应力对砌体的损坏作用,提高了干熄炉的使用寿命。旁通分管将升温后的低温循环气体分别导入干熄炉环形烟道和一次除尘器内多个部位与高温循环气体快速混合均匀,能够快速抑制锅炉入口温度的上升趋势或降低锅炉入口温度。旁通支管、氮气补充管道和节流装置使得干熄炉旁通管不仅安全可靠,还工艺流程简单和实现精准化操作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工艺装置示意图。
图中,1、旁通管道;2、流量调节阀;3、换热器;4、旁通支管;5、流量调节阀旁通阀;6、节流单元;7、氮气补充管道;8、氮气吹入阀;9、旁通分管。10、干熄炉;11、副省煤器或热管;12、一次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0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