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0044.2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有健;张永利;王烨军;孙宇龙;罗毅;廖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样品 承接 茶鲜叶 覆压 本实用新型 固样 固定部 前处理 安置 贴合 网面 鲜叶 压平 搁置 生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本装置包括供茶鲜叶搁置的底部承接网,以及由上而下的将每片茶鲜叶压平在底部承接网网面处的覆压网,覆压网与底部承接网之间彼此网面贴合且两者之间间隙构成供茶鲜叶安置的安置间隙;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覆压网与底部承接网相对位置的固定部。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能实现对鲜叶样品种的生化成分的有效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
背景技术
固样是茶叶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使茶叶样品的各种化学成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并直接关系到茶叶化学成份分析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进而影响茶叶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多年来,茶叶固样方法一直沿用蒸青固样,具体则多采用将鲜叶直接放置于烘箱或微波炉内来实现。上述常规方法有较为明显的不足:其一,茶鲜叶直接裸放于烘箱或微波炉内,会存在堆砌重叠现象,使得叶片在失水过程中会彼此粘连,从而破坏了茶叶的生化成分。其二,由于茶鲜叶堆叠在烘箱或微波炉内,每处茶叶堆厚度不一,会出现明显的受热不均匀,造成叶片失水不均,需要多次手工翻动,反复固样,极为费时费力。其三,由于茶鲜叶在高温快速失水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叶片卷曲形变和碎裂散落的状况,不仅造成了样品的大量损耗,同时也给样品最终的封装存放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其操作简便,能实现对鲜叶样品种的生化成分的有效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供茶鲜叶搁置的底部承接网,以及由上而下的将每片茶鲜叶压平在底部承接网网面处的覆压网,覆压网与底部承接网之间彼此网面贴合且两者之间间隙构成供茶鲜叶安置的安置间隙;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覆压网与底部承接网相对位置的固定部。
所述覆压网外形呈月牙状或碟翼状;覆压网的外弧面处固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朝向底部承接网的一面构成磁吸面且该磁吸面处布置用于将固定块吸附于底部承接网网面处的磁铁;固定块的磁吸面与覆压网的用于配合底部承接网的一侧网面彼此平齐,以使得固定块吸附和固定于底部承接网网面处时,覆压网能将茶鲜叶的一侧叶片压紧于底部承接网网面处;所述固定块构成上述固定部;以一组固定部及所配合的一片覆压网共同形成一组覆压组件,所述覆压组件为分别布置于同一茶鲜叶两侧处的两组,以便配合而压紧该茶鲜叶的两侧叶片。
所述固定块上布置便于操作的把手;固定块外形呈与覆压网弧度一致的弧形板状,把手凸设于固定块外板面处且两者弧度一致。
底部承接网与覆压网均是由不锈钢丝交错编制制成,底部承接网与覆压网的网格均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为1~2mm。
本装置还包括外形呈四方框架状的铝合金框架,底部承接网安置于铝合金框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直接将茶鲜叶零散叠放入烘箱或微波炉内的传统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样品承接网、覆压网和固定部的组合装置,能够将茶鲜叶样品紧紧的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在固样过程中,热量可以均匀快速的穿透整个固样装置,使得鲜叶各部位受热均匀,固样效率大幅提高。另外由于鲜叶样品平铺于两层网的中间,在失水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所得样品都呈标准的片状形态,易于存放保存且不会出现因为形变造成的样品损耗,能始终确保固样原料内含化学成分的保留量满足既定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0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的样品存放装置
- 下一篇:平行赶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