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9695.X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思翔;巨汉基;钟侃;姜振宇;袁瑞铭;丁恒春;韩迪;汪洋;崔文武;郑思达;彭鑫霞;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6;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王涛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机 模拟装置 电池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 检测装置 通信协议 检测 充电 本实用新型 充电电流 方便移动 负载连接 连接方便 报文 电池 发送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模拟装置和负载,所述BMS模拟装置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BMS模拟装置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待检测的充电机进行交互,接收待检测的充电机发送的报文;将待检测的充电机传输的充电电流传递给负载;所述负载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的电池,接收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该方案只需将该装置与充电机进行连接,连接方便,方便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充电桩和电动汽车市场逐渐开放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品牌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必将对充电设施服务的充电可靠性和兼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动汽车直流快速充电接口及其CAN通信规约参照国家标准《GB/T20234.3-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和《GB/T27930-201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设计,其中CAN通信规约在国标中进行了规范。由于2011版国标对CAN通信规约的部分内容定义不够明晰,缺少详细的控制时序图,导致不同厂家对CAN通信规约含义及控制时序的理解和算法实现上均存在差异,导致在充电机充电的实际过程中经常出现充电机与车载电池控制器BMS的交互信息不匹配的情况,致使充电失败。
针对上述通信故障引起充电不兼容的问题,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945963、主题名称为《报文检测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申请采用如下方式来解决:通过获取充电机与正在使用充电机充电的电动汽车交互的充电报文,按照预先设定的通信规约标准,检测充电报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通信规约标准的内容要求。实施时,在计算机上安装执行上述步骤的检测软件,同时使用CAN分析仪从充电机与正在使用充电机充电的电动汽车之间的CAN总线上采集充电报文。
基于此,上述专利申请提出的方法及装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连接计算机、CAN分析仪和CAN总线,在检测完一个充电机后,需要拆除计算机、CAN分析仪和CAN总线之间的连接,移动到下一个充电机去检测,移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只需将该装置与充电机进行连接,连接方便,方便移动。
该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模拟装置和负载,所述BMS模拟装置与所述负载连接;
所述BMS模拟装置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待检测的充电机进行交互,接收待检测的充电机发送的报文;将待检测的充电机传输的充电电流传递给负载;
所述负载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的电池,接收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MS模拟模块通过电力线将待检测的充电机供给的充电电流传递给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装置,与所述BMS模拟装置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显示充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为触摸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存储装置,与所述BMS模拟装置连接,用于存储所述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装置,与所述BMS模拟装置与所述负载连接,用于为BMS模拟装置与所述负载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为锂电池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讯电路,分别与所述BMS模拟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用于实现所述BMS模拟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之间的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9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签名设备和身份验证系统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