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型机架及通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9614.6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4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黄宣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座 减震 减震型 支撑 通机 底部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 减振效果 组件包括 减震部 减震环 减振座 喇叭形 减振 柱形 不平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型机架及通机,其中减震型机架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底部的减震座组件,所述减震座组件包括位于机架底部中间位置的中间减震座和位于中间减震座两侧的端部减震座;所述中间减震座为柱形减震座,所述端部减震座为喇叭形减震座;能够提高减震和支撑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减震支撑的适用范围;且端部减震座能够保证减振座在不平支撑面的减振效果好,同时,外减震罩内设置用于支撑的中间减震环,使得减震部的支撑强度高,利于提高减振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型机架及通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发电机或电焊机等通机在工作时通过常会伴随剧烈的震动,因此,在通机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构造,而减震构造设置于通机的机架底部,用于将机器支撑于地面,现有的减振结构一般采用几个橡胶制造的座体进行减振,利用橡胶的弹性吸收震动,而为兼顾橡胶减振座的支撑强度和减振性能,现有减振座的底部由多个圆柱套共轴间隔外套形成,并在机架底部依次并列设置多个该结构的减振座,而这种结构的减震设计使得机架底面的支撑和减震强度均匀,而机架本身的重心和震动强度最大值位于机架纵向的中间位置,因此,该减振构造的减振效率不高,且减振座支撑稳定性差,且对于一些不平的支撑面时,减振效果大大降低,不利于减振,减振座的适应性差。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减震型机架及通机,能够提高减震和支撑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减震支撑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减震型机架及通机,能够提高减震和支撑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减震支撑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型机架,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底部的减震座组件,所述减震座组件包括位于机架底部中间位置的中间减震座和位于中间减震座两侧的端部减震座;所述中间减震座为柱形减震座,所述端部减震座为喇叭形减震座;能够提高减震和支撑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减震支撑的适用范围。
所述端部减震座包括位于上端的安装部和固定于安装部下端的减震部,所述减震部包括上小下大的喇叭形的外减震罩和固定于外减震罩内用于支撑的中间减震环;通过将减震部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能够有效增大减振座的底部支撑区域,能够提高减振座的适应范围,保证减振座在不平支撑面的减振效果好,同时,外减震罩内设置用于支撑的中间减震环,使得减震部的支撑强度高,利于提高减振有效性。
进一步,所述外减震罩的底面位置高于中间减震环的底面位置;即中间减震环的底面的位于外减震罩的外部,利于提高中间减震环的支撑受力,而外减震罩作为辅助支撑,保证减震座底面对不平支撑的有效接触区大,提高针对不平支撑面的适用性。
进一步,所述柱形减震座的底面位置与外减震罩的底面位置等高;利于整体支撑的稳定性高。
进一步,所述外减震罩内还固定设置有同轴间隔内套于中间减震环的内减震环;所述内减震环的底面位置与外减震罩的底面位置等高;利于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利于减振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外减震罩与中间减震环径向之间和中间减震环与内减震环径向之间固定设置有径向连接筋;保证减震部的整体支撑强度高和支撑的稳定性好,尤其提高径向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径向连接筋为四条并沿周向均匀分布;结构对称合理,稳固性高。
进一步,所述中间减震环、内减震环和径向连接筋均一体成型固定于外减震罩;制备简单方便,连接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中间设置有沿竖向布置的安装连接孔,所述端部减震座通过该安装连接孔固定于机架的底部;所述安装连接孔与外减震罩的中间内腔连通,避免外减震罩中间内腔接触平面支撑面后封闭,所述安装连接孔内可固定设置连接螺母,方便减震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机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9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