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上钻井的升沉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1300.1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7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冯思恒;郭昭学;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9/09 | 分类号: | E21B1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管 海水 空心杆 升沉补偿装置 海洋 本实用新型 海上钻井 升沉补偿 抽水泵 过滤网 进水管 排水阀 游车 连通 排水管 多级过滤 高度控制 排水阀排 配合设置 后侧壁 套管 对称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钻井的升沉补偿装置,包括游车,所述游车的后侧壁对称设有空心杆,通过进水管连通外套管的设置可实现使海水进入外套管的效果,通过抽水泵的设置可实现控制海水顺着进水管向上进入外套管的效果,通过排水管连通外套管的设置可实现使海水从外套管排向海洋的效果,通过排水阀的设置可实现控制海水顺着排水阀排向海洋的效果,通过外套管和空心杆的配合设置可实现升沉补偿的效果,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可实现多级过滤从而防止海洋中的生物或杂质进入外套管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抽水泵和排水阀对外套管内海水的高度控制空心杆的高度,从而实现升沉补偿,不易对海洋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用于海上钻井的升沉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石油钻井所采用的浮式钻井装置在风浪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将产生周期性的升沉运动,从而带动钻井装备和钻柱进行升沉运动,影响了钻进效率,增加了钻井成本,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浮式钻井平台或钻井船上必须配备一套升沉补偿系统,用来稳定井底钻压,减轻钻机动载荷。现有的海上钻井相关的升沉补偿装置种类很多,可是它们基本上都需要液压缸,基本上没有利用海水来进行升沉补偿的,液压缸需要液压油,而当液压缸损坏时,液压油会从液压缸中泄露,从而对海洋造成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海上钻井的升沉补偿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钻井的升沉补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上钻井的升沉补偿装置,包括游车,所述游车的后侧壁对称设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侧壁均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腔的靠近所述游车一侧的侧壁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空心杆的下端面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空心杆的前后侧壁之间的上部贯穿转动安装有链轮轴,所述链轮轴的外侧壁均键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均位于所述空心杆的前侧,右侧的所述外套管的右侧壁设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游车一侧的侧壁的下部均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均设有抽水泵,所述外套管的靠近所述游车一侧的侧壁的下部均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均设有排水阀,所述游车的下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下侧壁设有大钩,所述游车和所述横梁之间对称设有链条,同侧的所述链轮和所述链条之间均相互啮合,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均设有外罩,所述外罩的上端面均设有外罩通孔,所述外罩的内腔从下往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和所述空心杆均采用45号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和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均经过抛光处理。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的下端均伸入海洋。
优选的,所述游车的内腔设有电控箱,所述抽水泵为电磁泵,所述排水阀为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外罩的形状为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滤孔比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水管连通外套管的设置可实现使海水进入外套管的效果,通过抽水泵的设置可实现控制海水顺着进水管向上进入外套管的效果,通过排水管连通外套管的设置可实现使海水从外套管排向海洋的效果,通过排水阀的设置可实现控制海水顺着排水阀排向海洋的效果,通过外套管和空心杆的配合设置可实现升沉补偿的效果,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可实现防止空心杆旋转或脱离外套管的效果,通过外罩的设置可实现固定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效果,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可实现多级过滤从而防止海洋中的生物或杂质进入外套管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抽水泵和排水阀对外套管内海水的高度控制空心杆的高度,从而实现升沉补偿,不易对海洋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心杆和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13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力限位闭锁环式吊卡
- 下一篇:一种常闭式复合结构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