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0332.X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1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府伟灵;田晖艳;陈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2 | 分类号: | G01N3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纳米颗粒 富集检测 磁力板 荧光 富集 外接 本实用新型 检测灵敏度 微阵列检测 肿瘤标志物 底部结构 双重荧光 检测池 恶性肿瘤 分选 可用 吸附 匹配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包括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检测池和与检测池底部结构匹配的外接磁力板;通过底部设计和外接磁力板对磁性纳米颗粒的吸附,实现了对磁性纳米颗粒的分选、富集,达到了双重荧光富集效果,极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可用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高度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装置领域,涉及一种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是指尺度在1nm-100nm范围内的材料,纳米颗粒在性能上与通常所用的宏光材料完全不同,其特殊性能主要是与纳米颗粒特殊的体积所引起,具体表现为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纳米颗粒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多特殊的效果,比如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强烈的吸附能力、低毒性等,使得其在生物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可以在外磁场作用力下操纵的一种纳米粒子,通常由磁性元素(如铁、钴、镍)和它们的氧化物组成。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当在MNPs表面通过基团修饰,使MNPs与带有荧光标记的生物分子以共价键结合,通过外磁场作用力对MNPs的富集,实现了荧光信号富集,从而达到了对生物分子的检测目的,其检测灵敏度也可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包括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检测池和与检测池底部结构匹配的外接磁力板。
优选的,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纳米级别的磁性材料,通常由磁性元素(如铁、钴、镍)和它们的氧化物组成。
优选的,所述微阵列为N*N排列,其中N大于或等于2。
优选的,所述检测池底部为“V”形。
优选的,所述外接磁力板与微阵列检测池离合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独特设计的“V”形底部微阵列基片、和外接磁力板对纳磁微球的吸附达到了双重荧光富集效果,极大提高了待检测生物样本的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分体结构。
图2为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组装结构。
图3为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检测装置组装结构俯视图。
图4为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效果原理图。
图5为磁性纳米颗粒荧光富集效果对比图(A:纳磁富集效果图;B:未采用纳磁富集技术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外周血游离核苷酸miRNAs超灵敏检测装置
一种外周血游离核苷酸miRNAs超灵敏检测装置,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微阵列检测池1和与检测池底部结构匹配的离合式外接磁力板2;其中,微阵列为N*N排列,N大于或等于2;检测池由顶部至底部直径逐渐减小,优选的检测池底部为“V”形。
检测时,将预混合反应液与待测生物样品在微阵列基片上反应完成后,通过外接磁力板对纳磁微球的吸附作用,达到对反应体系的荧光富集效果,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0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检测装置
- 下一篇: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用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