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4885.4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邹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慎春 |
主分类号: | A61J19/04 | 分类号: | A61J19/04;A61L11/00;A61L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毒液 上盖 痰瓶 进液管 痰管 上表面 痰液收集装置 呼吸内科 通孔 支架 外侧壁顶端 封闭处理 螺纹连接 痰液污染 细菌病毒 转动连接 阻尼转轴 痰液 连通 传染 流出 分管 封闭 | ||
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所述集痰瓶支架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所述集痰瓶本体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通过第一进痰管和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可实现痰液和消毒液分管进入集痰瓶本体,防止痰液污染外界消毒液试剂,通过旋转第二上盖可实现第一进痰管和第二进痰管、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和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连通和封闭,方便集痰、注入消毒液,同时可将集痰瓶本体进行封闭处理,降低细菌病毒流出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内科为现代西医中的一个科室,常见病症有肺炎、肺气肿、肺结核、哮喘、气管及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呼吸内科病人常分泌大量痰液,而痰液常具有传染性,为了避免呼吸道病人的痰液传播疾病,需要对痰液进行收集消毒处理,然而现有的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还存在一定问题,现有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多适合单个病人使用的吸痰式集痰装置,呼吸内科门诊每天收治大量呼吸道疾病病人,而呼吸道病人在就诊期间常产生大量痰液,且病人大多可进行自主吐痰,病人就诊时常将痰液吐入垃圾桶或者卫生纸上丢入垃圾桶,痰液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使得各病人易产生交叉感染,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所述集痰瓶支架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所述集痰瓶本体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进痰管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所述第一环形卡块与第一环形限位槽相互卡接,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所述第二上盖的上表面左侧通过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二消毒液进液管,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所述第二上盖的上表面后侧通过第四通孔连接有第二进痰管,所述第二进痰管上表面设有漏斗嘴,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进痰管的前侧设有第一L形限位件,所述第二上盖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进痰管的右侧设有第二L形限位件,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消毒液进液管的右侧设有第三L形限位件,所述第二上盖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前侧设有第四L形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盖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环形转动槽,所述环形转动槽滑动连接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内腔设有环形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痰管的上下两端均呈圆台形,所述第二进痰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四通孔的内腔底端设有第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进痰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限位件和所述第三L形限位件的上表面均设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二L形限位件和所述第四L形限位件的上表面均设有配合所述第一永磁铁使用的第二永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慎春,未经邹慎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4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疗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无纺布面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