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低氧习服训练的呼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2500.0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6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龙;周玉彬;葛华;秦瑜斐;詹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庞许倩;张春 |
地址: | 10014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低氧 本实用新型 呼吸装置 手套 血氧 主机 储气罐 高原低氧环境 低氧环境 高原环境 呼吸训练 气体软管 生理指标 使用监测 压缩机 制氮机 监测 心电 袖带 氧舱 血压 个性化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低氧习服训练的呼吸装置,属于低氧呼吸训练技术领域,该装置由压缩机、制氮机、储气罐、常压低氧舱体、监测手套、袖带、呼吸引导主机及用于连接各部分的气体软管和导线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呼吸引导主机引导用户在低氧环境下进行深呼吸,并使用监测手套监测呼吸过程中的血氧浓度、心电、血压的变化,根据采集到的这些生理指标再逐渐提高引导用户的呼吸深度直到实现个性化的最佳呼吸,使血氧浓度达到最高。通过本实用新型使用户掌握高原低氧环境中最适应自身的最优呼吸方式,利于用户快速习服高原环境,减轻低氧反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氧呼吸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氧习服训练的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原地区的开发力度增强,使得移居高原人口和高原旅游人员显著增多,但高原低氧的自然环境,使得急进高原人员容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大量高原移居人员也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以往国内外对于急慢性高原反应的治疗一般采用间断吸氧改善缺氧状态或采用高压氧舱缓解,但单纯吸氧疗效有限,高压氧治疗虽可有效提升肺泡氧分压和血氧分压,但出舱后症状易复发,且所用设备较为复杂,不便于大规模施行。
机体对低氧环境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血液输运氧的能力,两者都与呼吸模式有关。
研究发现,普通人呼吸只用到肺部1/3的功能,城市中人口有近一半呼吸方式不正确,在平原地区这种呼吸方式危害还不显著,但是高原缺氧环境中则极大损害人体健康,使包括大脑等重要器官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引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急进高原后,无需借助额外的供氧,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就可显著增加氧的吸入和血氧饱和度,提高肺泡和血液,血液和各脏腑之间氧气的交换,从而减轻人体高原反应,加快高原习服速度。
但目前对这一呼吸方法还停留在简单的口头讲授,尚缺乏设备对人体在“深呼吸”的呼吸深度、血氧饱和度等进行检测,更没有设备针对缺氧条件下引导用户达到最佳呼吸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低氧习服训练的呼吸装置,用以通过科学、系统的引导方法能够指导用户进行低氧条件下的深呼吸训练,达到快速适应低氧环境,改善人体缺氧状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低氧习服训练的呼吸装置,呼吸装置包括:常压低氧舱体、呼吸引导主机和监测设备;常压低氧舱体设有密封舱门;呼吸引导主机和检测设备均设置在常压低氧舱体内部,呼吸引导主机根据检测设备采集到的训练对象的生理数据,在呼吸引导主机的显示器上改变图像提示,引导训练对象对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呼吸装置还包括气体调节装置,气体调节装置与常压低氧舱体连通,用来调整常压低氧舱体内的氧气含量。
气体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制氮机、储气罐;储气罐与常压低氧舱体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罐与常压低氧舱体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气阀;呼吸引导主机控制气阀的打开或关闭。
常压低氧舱体的进气口设置在常压低氧舱体的底部,常压低氧舱体还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设置在常压低氧舱体的底部。
常压低氧舱体内设有气压计和氧气传感器,气压计将常压低氧舱体内的气压信号实时传递给呼吸引导主机,氧气浓度传感器将常压低氧舱体内的氧气含量实时传递给呼吸引导主机。
监测设备包括监测手套和袖带;监测手套用来采集训练对象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电信号,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递给呼吸引导主机;袖带用来采集训练对象的动脉血压,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递给呼吸引导主机。
显示器实时显示训练对象的血氧饱和度、心电信号和动脉血压及常压低氧舱体内的气压和氧气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2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呼气肌训练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医疗用肺功能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