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2037.X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5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任文臣;王珊;李天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02F11/127 | 分类号: | C02F11/127;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污泥 脱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加药系统 搅拌罐 搅拌桨 流出 无轴螺旋输送机 油田含油污泥 分离系统 管式离心 后续处理 离心甩干 团聚状态 脱水处理 运输系统 储运箱 过滤网 含水率 可运输 甩干机 絮凝剂 助滤剂 污泥 成块 可用 排出 油田 便利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可用于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降低含油污泥的含水率,达到可运输进行后续处理的标准。整个装置包括处理加药系统、运输系统、分离系统三部分。含油污泥通过泵进入到处理加药系统,含油污泥经过第一个搅拌罐,加入絮凝剂并经过搅拌桨的搅拌后,分离出的水从过滤网流出,而剩余含油污泥通过泵进入第二个搅拌罐,加入助滤剂并经过搅拌桨的搅拌后呈团聚状态,再通过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多管式离心甩干机,离心甩干后,分离出来的水从一侧流出,分离出来的污泥基本成块,从下方排出到储运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油田上含油污泥的脱水处理问题,连续性操作,十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油田开发过程中含油污泥分离处理技术、设备与工艺流程,以及含油污泥离心脱水处理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含油污泥经过絮凝剂和助滤剂处理之后并在离心机中分离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主要是来源是原油开采过程中的地面处理系统,还有一部分含油污泥产生于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同时在净化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的试剂所形成的絮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也会形成含油污泥。而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的存在增加了含油污泥运输过程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污泥的后续处理。
含油污泥在热解处理前必须要经过机械脱水和干燥处理,由于干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机械脱水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干燥时需要蒸发出的水分,因此强化机械脱水有利于降低整个处理过程的能耗。
采出液沉淀池内的含油污泥含水量高、脱水效果差,一般的机械脱水达不到要求,必须先对含油污泥进行调质处理。目前,脱水处理成为制约该类含油污泥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入絮凝剂和助滤剂之后更有利于含油污泥中水的分离,排出泥也达到了环保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新型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加药系统、运输系统、分离系统三部分。其特征在于:处理加药系统由油泥泵、搅拌罐、自动加药装置组成,油泥泵放在含油污泥池的上方,一端与污泥池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个搅拌罐相连,搅拌罐中带有搅拌桨,搅拌罐内部带有过滤网,上端与自动加药装置相连,通过油泥泵将两个搅拌罐连接,第二个搅拌罐不带滤网;运输系统主要是无轴螺旋输送机,位于第二个搅拌罐的下方,其进料口与搅拌罐出口相通,由阀门控制流通,无轴螺旋输送机右端安装了减速器和防爆电机,并与内部无轴螺旋体相连,出料口与多管式离心甩干机相连;分离系统是多管式离心甩干机,离心甩干机可以通过高速转动带来的离心力,将水与污泥分离开来,多管式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上述的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加药系统包括两个搅拌罐,第一个搅拌罐加入絮凝剂,搅拌并过滤部分水,第二个搅拌罐加入助滤剂,搅拌并使得含油污泥呈团聚状态,分段处理,效率更高。
上述的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轴螺旋输送机装有防爆电机,电机与减速器相接,减速器输出轴直接与内部无轴螺旋体相连接;无轴螺旋输送机下面有出料口,通过排泥阀控制,并与多管式离心甩干机进口相连接,无轴螺旋输送机进料口端与搅拌罐出口相通。
上述的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管式离心甩干机通过高速离心来使得含油污泥实现水、油泥的分离,多根离心管可使得含油污泥中的水更充分地分离,提高了分离效率;多管式离心甩干机下端有两个出料口,一端出成型的固体泥饼输送至储运箱,另一端分离出的水输送到污水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2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