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0931.3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6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范俊;江楷涛;蔡庆荣;王友;王伟;张瑞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B60K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李强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仪表台 安装组件 安装槽 螺母 本实用新型 安装支架 变形导向 乘员头部 卡入式 汽车 收容 车身支架 碰撞能量 稳固连接 有效吸收 正面碰撞 后排 连通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包括安装支架,其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卡入式螺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变形导向槽,其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当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卡入式螺母受到力的冲击时,其将进入到所述变形导向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不仅能够稳固连接副仪表台与车身支架,确保所述副仪表台的安装刚度、强度等要求,而且,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情况下,若后排乘员头部与副仪表台表面发生撞击,该安装组件也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副仪表台对乘员头部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装组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副仪表台的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也使得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有了更多的关注。其中汽车内部的撞击问题,也是车辆碰撞时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的一个原因。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中《GB11552: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要求,汽车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具体对于后排乘客而言,需要确保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头部与副仪表台发生碰撞时,受到的反向加速度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减少副仪表台对发生碰撞的后排乘员头部造成的伤害。
为满足以上法规的要求,在副仪表台的设计中,通常需要弱化相关结构的刚强度,以确保碰撞发生过程中,副仪表台的部分区域受力后能产生一定的溃缩,从而减少对后排乘员头部的反作用力。但另一方面,副仪表台也有自身的一系列刚强度要求,不能无限止的弱化结构强度。因此,如何在保证副仪表台结构刚强度的情况下,减少头碰的加速度一直是一个两难问题,难以平衡。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所示,其图示了一种现有副仪表台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副仪表台30的外壳和车身支架10’之间通过螺钉22’和卡入式螺母20’牢固连接。在这种连接方式下,当副仪表台30受到垂直向下的乘客的头的碰撞击力时,无论冲击力多大,所述副仪表台30同所述车身支架10’间会始终保持连接,无法吸收撞击能量,进而也就会对乘客的头部造成较大的碰撞伤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结构不仅能够稳固连接副仪表台与车身支架,确保所述副仪表台的安装刚度、强度等要求,而且,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情况下,若后排乘员头部与副仪表台表面发生撞击,该安装组件也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副仪表台对乘员头部的伤害。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包括安装支架,其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卡入式螺母的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变形导向槽,其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变形导向槽被构造为当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卡入式螺母受到力的冲击时,使所述卡入式螺母进入到所述变形导向槽内。
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的横向宽度沿其延伸的方向是逐渐缩小的。
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的部分区域的横向宽度是沿其延伸的方向逐渐缩小的。
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与所述安装槽相邻接的部分区域的横向宽度是沿其延伸的方向逐渐缩小的。
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包括过渡段和滑行段,所述过渡段前后连接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滑行段,其中所述过渡段的横向宽度是逐渐缩小的。
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是所述副仪表台预设安装的车身支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所述安装槽和变形导向槽是可以直接开设在车身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0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
- 下一篇:一种重型商用车仪表台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