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开扳手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96182.1 | 申请日: | 2018-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光;江连陈;马敬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鲍英彬 |
| 地址: | 31515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扳手 侧壁 顶壁 弹簧槽 挂钩部 内开 本实用新型 外侧设置 一体连接 可转动 锁定杆 总成本 边角 壳体 适配 断裂 交汇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开扳手总成,包括:扳手以及壳体,所述扳手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扳手上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具有侧壁以及顶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交汇形成的边角上一体连接有挂钩部,所述侧壁的内侧与所述顶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体结构非常的牢固可靠,与锁定杆适配的挂钩部的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断裂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开扳手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内开扳手是汽车门锁系统的关键部位之一,它的作用是让乘驾人员能够从汽车内部开启车门。
一般的驾乘人员在使用内开扳手时,由于结构原因,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内开扳手的反面具有一个挂钩部,其用于与锁定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在门锁系统锁定的时候,通过锁定杆锁定内开扳手,使其无法扳开,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该挂钩部是一体连接在内开扳手的弹簧槽的侧槽壁的上端,挂钩部在被强行扳动时,容易断裂,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开扳手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开扳手总成,包括:扳手以及壳体,所述扳手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扳手上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具有侧壁以及顶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交汇形成的边角上一体连接有挂钩部,所述侧壁的内侧与所述顶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
较佳的,所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抵触块以及第二抵触块,所以第一抵触块与所述第二抵触块分别与所述扳手的两侧抵触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加强部为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与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形成的倒角。
较佳的,所述第二加强部为所述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挂钩部的下表面形成的倒角。
较佳的,所述挂钩部包括左扇形块以及右扇形块,所述左扇形块以及所述右扇形块之间具有间隙槽,并且所述左扇形块以及所述右扇形块的前端形成有用于钩挂的钩状端。
较佳的,所述侧壁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并且所述侧壁向外侧形成有侧凸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外侧面以及所述侧凸块的上端面。
较佳的,所述挂钩部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抵触块,所述扳手扳动后所述第一抵触块与所述扳手的抵触连接且所述第二抵触块与所述第三抵触块抵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整体结构非常的牢固可靠,与锁定杆适配的挂钩部的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断裂情况。
2、当扳手转动至最大行程时,壳体的左右两部分会与壳体的第一抵触块以及第二抵触块连接,从而起到受力平衡的作用,且扳手与壳体的整体受力非常的均匀,间接的减少了每个接触点的受力,使得其在结构上更加的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开扳手总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抵触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扳手;110、弹簧槽;120、侧壁;130、顶壁;140、第一加强部;150、第二加强部;200、壳体;210、第一抵触块;220、第二抵触块;300、挂钩部;310、左扇形块;320、右扇形块;330、间隙槽;340、钩状端;350、第三抵触块;40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6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