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粪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94907.3 | 申请日: | 2018-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7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向建伟;陈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伟亿复合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上盖 化粪池 排水口 腔室 第一腔室 检查口 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 化粪池结构 第二腔室 三个腔室 桶状本体 盖合 通孔 泄漏 美观 体内 储存 水资源 污水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粪池,包括桶状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上盖上设有至少两个检查口;所述上盖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与所述一侧相对的一侧;所述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本体内部间隔成三个腔室,所述本体的三个腔室从进水口向排水口的方向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检查口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有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化粪池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且性能可靠,将污水全部储存在化粪池本体内处理,不存在泄漏问题,避免了对周围环境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粪池。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对生活污水、粪便、污泥等加以过滤、沉淀、净化的设备。化粪池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过滤沉淀、厌氧发酵、固体物分解和粪液排放,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水化物体经管道流出,它也是一种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对固化物进行厌氧发酵的小型处理构筑物。化粪池作为基本的污泥处理设施,同时也是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设施,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2、在化粪池厌氧腐化的工作环境中,杀灭蚊绳虫卵;3、生活污水的预处理,沉淀杂质,并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为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后续的污水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化粪池通常采用上下两半扣合式结构,由于扣合处设置在化粪池的中部,使得化粪池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进而造成对环境渗漏污染等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化粪池中部渗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化粪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粪池,包括桶状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本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两侧纵截面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为10~45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设有至少两个检查口;所述上盖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与所述一侧相对的一侧;所述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本体内部间隔成三个腔室,所述本体的三个腔室从进水口向排水口的方向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检查口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三个腔室从进水口向排水口的方向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体积比依次为:2:1:3。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排水口安装有排水管;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通孔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流体走向为从上往下,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排水管的流体走向均为从下往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的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通孔的高度相等且均高于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排水口的高度位于所述本体2/3高度处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排水管的长度依次减短。
进一步地,所述化粪池通过所述排水口与外设生态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化粪池,外观美观,结构设计合理;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本体的顶部,污水及污物全部储存在本体内处理,不存在泄漏的问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两半扣合式化粪池所存在的中部结合处存在不同程度渗漏导致的环境、水资源渗漏污染等问题,提升了设备的耐腐蚀性及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化粪池生态环保效益好,解决了传统化粪池所存在的副作用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伟亿复合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伟亿复合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4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