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挡板联动自动定量卸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2955.9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7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李建龙;吴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90/66 | 分类号: | B65D90/66;B65D90/64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涂志刚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挡板 下转轴 永磁体 自动定量 联动 本实用新型 挡板 卸灰装置 两侧壁 距离相等 联动机构 箱体内壁 向下开启 影响装置 上挡板 上转轴 除尘 布袋 侧壁 灰袋 铰接 内壁 卸灰 支架 卸下 穿过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挡板联动自动定量卸灰装置,包括箱体、支架以及装灰袋,箱体内设有上转轴、下转轴、上挡板和下挡板,上、下转轴与箱体的两侧壁铰接,另外两侧壁到所述上、下转轴的距离相等;所述上、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箱体的侧壁后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上、下挡板的一端分别与上、下转轴相连,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永磁体,所述上、下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上方与内壁下方的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挡板的联动作用,当灰尘达到一定量时,作用力大于永磁体的吸引力时,下挡板会自动向下开启,实现了装置的自动定量卸灰功能,此时卸下布袋时不会影响装置的除尘工作,提高了清灰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挡板联动自动定量卸灰装置。
背景技术
除尘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矿山等工业过程,在除尘装置使用中,通过滤袋过滤后的粉尘落入卸灰装置中,卸灰装置中的粉尘达到一定量时必须排出,否则已经沉积在卸灰装置上的粉尘,因为黏附力不够,受气流冲刷或振动清灰等因素的影响,会使粉尘重新返回气流中,易导致粉尘爆炸的危险。因此设计可以自动定量卸灰的卸灰装置显得十分重要,而现有的卸灰装置一般需要采用电机、减速机等方式来实现卸灰,此类方式需要外部提供电源,配套相应的电气控制设施,结构复杂,具有成本高和运行成本高的缺点,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的卸灰装置一般采用的卸灰阀也有结构复杂、清理不便的缺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双挡板联动自动定量卸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挡板联动自动定量卸灰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挡板联动自动定量卸灰装置,包括箱体、固定于所述箱体下方的支架以及袋口固定于所述支架与箱体之间的装灰袋,所述箱体上端与除尘装置连通,下端用于卸灰,所述箱体内设有上转轴、下转轴、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下转轴与所述箱体的两侧壁铰接,另外两侧壁到所述上、下转轴的距离相等;所述上转轴与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箱体的侧壁后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侧分别于上、下转轴贴紧;所述上、下挡板的一端分别与上转轴和下转轴相连,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永磁体,所述上、下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上方与内壁下方的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所述下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箱体左侧内壁下方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时,所述上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箱体右侧内壁上方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所述下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箱体右侧内壁下方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时,所述上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箱体左侧内壁上方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上、下转轴端部的上槽轮、下槽轮以及绳索,所述绳索与所述上槽轮的上半部以及下槽轮的下半部张紧。
所述上槽轮与下槽轮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所述R1和R2满足以下等式:
其中,θ为上挡板可转过的最大角度,α为下挡板可转过的最大角度
所述下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箱体内壁下方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连接时,所述下挡板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上挡板端部的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箱体内壁上方的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连接时,所述上挡板处于倾斜状态。
所述支架与箱体底部通过法兰连接,所述装灰袋的袋口边缘固定于所述法兰之间。
所述支架上固定有若干用于支撑装灰袋的铁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2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