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2217.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8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丁陈禹;蚁雪涵;康德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电极 脑立体定位 旋转带动 夹持杆 夹持器 连接杆 夹持 立柱 本实用新型 夹持器结构 可升降调节 夹持结构 前端设置 竖直设置 卧式设置 转动连接 活动臂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包括用于与脑立体定位仪的活动臂相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后端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带动轴,所述旋转带动轴的前端竖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卧式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弧形电极的夹持结构。该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结构简单,方便用于夹持弧形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
背景技术
向颅内神经核团植入电极,是研究脑功能和神经通路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研究表明,同时向颅内多个不同靶点植入电极,或让植入的电极同时接触多个目标核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多核团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术也许有着单核团脑深部电刺激术所不具备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而多神经元群联合电生理记录也将获得比单神经元群电生理记录更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动物实验技术手段。
目前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中,通常需要借助脑立体定位仪,准确地向试验动物的脑部植入电极。然而,依靠目前的植入方法,还做不到任意地将单枚电极同时植入多个颅内目标靶点。即使采用直线通道,令单电极先后抵达两个目标靶点,但一旦两个目标靶点的距离较远或两个目标靶点的连线的延长线不适合作为电极植入通道,则难以使用该直线通道植入电极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刺激或记录多个颅内靶点,需要增加植入电极的数量,但增加电极的数量有可能提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影响,并且增加了购买电极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结构简单,方便用于夹持弧形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包括用于与脑立体定位仪的活动臂相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后端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带动轴,所述旋转带动轴的前端竖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卧式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弧形电极的夹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圆孔,所述旋转带动轴的后端穿过圆孔并与旋转驱动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杆的后端设置有箍套在连接杆上的箍套部,所述箍套部的侧壁设置有穿过箍套部与连接杆相配合的第一固定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设置于夹持杆前端下部两侧的支撑块和一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下部设置有与支撑块相配合的凹部,固定片上部自前向后穿设有与夹持杆前端相螺接用于使固定片夹持住弧形电极的第二固定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片的后侧面与夹持杆前端面设置有相配合完成弧形电机夹紧的夹持凹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脑立体定位仪的弧形电极夹持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连接于脑立体定位仪,并夹持弧形电极。通过旋转旋转驱动纽,将夹持杆头端固定的弧形电极植入到试验动物的脑内目标靶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旋转驱动纽、3-旋转带动轴、4-连接杆、5-夹持杆、51-箍套部、52-支撑块、53-固定螺孔、6-固定片、7-弧形电极、8-第一固定螺丝、9-第二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2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