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原特长隧道与斜井交叉口的立体式支撑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87969.1 | 申请日: | 2018-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0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冯宇;黄启贵;唐世强;于会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吊运 支护机构 作业机构 支撑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斜井 防护装置 特长隧道 支撑平台 支撑装置 纵向滑轨 交叉口 作业车 滚轮 防护 万向连接座 防护作用 拱形顶棚 滑动安装 角度作业 升降装置 施工作业 心轴连接 作业台架 竖直梁 支撑梁 天车 高原 滑轮 滑轨 斜交 铺设 隧道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原特长隧道与斜井交叉口的立体式支撑防护装置,包括支护机构,吊运机构,以及作业机构;支护机构包括防护装置,以及支撑装置,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拱形顶棚,以及防护竖直梁,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斜交支撑梁,吊运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平台下方的纵向滑轨,以及通过滑轮安装在纵向滑轨上的吊运天车,作业机构包括通过心轴连接的滚轮,铺设在滚轮下方的滑轨,以及滑动安装在心轴上的作业车,作业车包括作业台架,升降装置,以及万向连接座。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机构不仅具有基本的支撑防护作用,同时吊运机构全方面吊运,以及作业机构全角度作业,均极大地提高了隧道内施工作业的灵活性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原特长隧道与斜井交叉口的立体式支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原地区的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环境恶劣和地形复杂,所以隧道的施工难度较大。因此为了加快隧道的施工进度和降低施工难度,针对高原地区的隧道,通常采用增加斜井的方式进行施工。而隧道与斜井交叉口处位置由于构造复杂,所以施工难度较大,同时因为该位置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因而对其进行相关的支撑防护也显得非常重要。隧道与斜井交叉口的施工要求一般是:在满足一定的支撑防护作用的前提下,同时便于施工材料的运输,以及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
现有相关支撑防护装置多只考虑了隧道施工时的支撑防护,而忽略了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运进运出,以及怎样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拥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一定的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原特长隧道与斜井交叉口的立体式支撑防护装置,通过支护机构来满足一定的支撑防护作用,利用吊运机构来提升施工材料运输效率,再由作业机构来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灵活高效的作业环境,能够在占用空间较小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不同的需求,便于操作工人的操作,功能性强,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原特长隧道与斜井交叉口的立体式支撑防护装置,包括支护机构,吊运机构,以及作业机构;
所述支护机构包括防护装置,以及支撑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拱形顶棚,以及安装在所述防护拱形顶棚下方的防护竖直梁;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防护竖直梁上方的支撑平台,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下方的斜交支撑梁;
所述吊运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下方的纵向滑轨,以及通过滑轮安装在所述纵向滑轨上的吊运天车;
所述作业机构包括通过心轴连接的滚轮,铺设在所述滚轮下方的滑轨,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心轴上的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作业台架,安装在所述作业台架下方的升降装置,以及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下方的万向连接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拱形顶棚由多组透明结构的弧形板拼接而成,且相邻弧形板间通过销轴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两端焊接在所述防护竖直梁下面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由伺服电机驱动的折叠升降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连接座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下方的转盘,以及安装在所述转盘下方且通过转轴与所述转盘同轴转动连接的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通过下方活动穿插在所述心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护机构来为隧道提供一定的支撑防护作用,利用吊运机构来提升施工材料运输效率,再由作业机构来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灵活高效的作业环境,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即确保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隧道施工的灵活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7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