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6184.2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0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欧木兰;孟令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大道***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导光板 屏结构 增光 光源使用 空间布置 屏幕结构 电光源 反射片 扩散片 面光源 偏光片 上铁框 下铁框 胶框 光源 紧凑 检索 照射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屏结构,包括胶框、上铁框、下铁框、反射片、FPC、导光板、光源、偏光片、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光板的设置,将电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和照射面积,有利于检索光源使用数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各部件的空间布置,提高了各部件之间的紧凑程度,实现了超薄的屏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和时尚化的需求得到了实现,各类电子产品外观越来越漂亮,内部结构越来越紧凑。
这样一来,电子产品越做越薄,与其本身固有的功能和物理机械强度产生了矛盾。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协调轻薄和强度的矛盾。减小厚度便是常用的协调轻薄和强度的方式。因此,作为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显示屏,其轻薄化的发展势不可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超薄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薄屏结构,包括胶框、上铁框、下铁框、反射片、FPC、导光板、光源、偏光片、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
上铁框和下铁框配合形成容纳腔,胶框安装在容纳腔中;胶框配合下铁框形成第一腔室,反射片和FPC并列铺设在下铁框上并位于第一腔室底部,导光板安装在反射片和FPC上方并位于第一腔室内;光源安装在FPC上并位于FPC、导光板和下铁框相互配合构成的密闭空间内;
胶框配合上铁框形成第二腔室,偏光片安装在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之间设有光通道,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均安装在光通道内,且扩散片安装在导光板上,下增光安装在扩散片上,上增光安装在下增光上。
优选地,胶框由主体、连接部和支撑部组成;主体通过连接部与上铁框连接,并通过支撑部安装在下铁框上;主体将容纳腔内部分割为相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光通道设置在主体上。
优选地,主体、连接部和支撑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光通道位于第二腔室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第二腔室为倒置的凸字形结构,光通道配合第二腔室形成台阶孔结构。
优选地,下铁框为敞口容器形结构,上铁框为倒置的且顶部设有通孔的敞口容器形结构,偏光片的顶部嵌入上铁框底部的通孔中。
优选地,光源采用LED。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薄屏结构,FPC用于提供点亮光源的电路,光源发射的光线通过导光板传递到光通道中,且导光板使光源的点光源转变为面光源,导光板传导的面光源依次江工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后到达偏光片,然后通过通孔传递到容纳腔外部进行照明。扩散片使光雾化,均匀,下增光和上增光配合,用于提高亮度。
本实用新型中,胶框配合上铁框和下铁框对反射片、FPC、导光板、光源、偏光片、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进行有效卡合,保证屏结构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光板的设置,将电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和照射面积,有利于检索光源使用数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各部件的空间布置,提高了各部件之间的紧凑程度,实现了超薄的屏幕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薄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薄屏结构,包括胶框1、上铁框2、下铁框3、反射片4、FPC5、导光板6、光源7、偏光片8、扩散片9、下增光10和上增光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61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抗震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