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门扣手手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85774.3 | 申请日: | 2018-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7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光;朱炎龙;吴晓杰;穆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 地址: | 31515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侧面 第一连接件 手柄本体 通孔 第二连接件 手柄 外孔壁 扣手 内门 本实用新型 弧形连接件 圆弧形曲面 互相平行 降低噪音 一端设置 空心槽 摩擦部 凹陷 孔口 对称 垂直 贯穿 延伸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门扣手手柄,包括手柄本体、转接部,手柄本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摩擦部,所述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的一端凹陷,并设置有转接部,转接部与手柄本体的另一个侧面垂直;转接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并贯穿所述转接部的一端,通孔的外孔壁设置有沟槽,沟槽的一端延伸至通孔孔口,另一端围绕所述通孔外孔壁从转接部的空心槽引出;转接部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手柄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从所述侧面相邻的另一个侧面上引出有与第一连接件对称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互相平行,第一连接件其中一个侧面、第二连接件其中一个侧面为圆弧形曲面。该手柄方便拧动,通过弧形连接件,有效的降低噪音,满足汽车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门扣手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慢慢的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需求越来越高,其不仅是对汽车外观、操作方面要求的提高,同时对于车内的环境舒适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现在汽车的车门内门扣手手柄通常是安装在侧门一侧,车主或乘客在下车时通过拉动手柄来打开车门,但在汽车装配完成后,手柄与车门里板之间存在间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震动产生噪音,影响乘客或车主的使用体验,同时在拉动手柄开门时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门扣手手柄,用以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手柄震动产生噪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门扣手手柄,包括手柄本体、转接部,
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摩擦部,所述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的一端凹陷,并设置有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与所述手柄本体的另一个侧面垂直;
所述转接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并贯穿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所述通孔的外孔壁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的一端延伸至通孔孔口,另一端围绕所述通孔外孔壁从转接部的空心槽引出;
所述转接部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手柄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从所述侧面相邻的另一个侧面上引出有与第一连接件对称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互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件其中一个侧面、第二连接件其中一个侧面为圆弧形曲面,所述圆弧形曲面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本体的另一个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本体设置有摩擦部的侧面包括两个倾斜的斜面,且两个倾斜的斜面的连接处突出于所述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槽为X形槽且垂直所述手柄本体的另一个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有相对的圆形孔。
本实用新型在手柄的表面上安装有摩擦部,在开门时能够增加摩擦力,方便抓握以及防滑,连接部上通过两个带弧面的连接件,尽可能的减少了与车门里板的间隙,方便进行降噪处理,连接部通孔设置有相应的沟槽,有效控制使用者在开门时手柄的拧动范围,防止手柄在回位时产生剧烈碰撞,影响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门扣手手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门扣手手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门扣手手柄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门扣手手柄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其中,1、手柄本体,10、斜面,11、另一斜面,101、摩擦部,102、连接处,2、连接部,201、通孔,202、沟槽,30、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01、圆弧形曲面,311、另一圆弧形曲面,302、圆形孔,312、另一圆形孔,40、空心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5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