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扭梁的台架试验夹具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3146.1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5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朋志鹏;倪晋挺;张玉从;王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9B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组件 减震器 液压支撑杆 夹具模型 台架试验 扭力梁 支撑架 扭梁 本实用新型 固定机构 减震弹簧 连接杆 夹具 汽车 顶部侧壁 对称设置 固定姿态 模拟试验 装车 直观 抵触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扭梁的台架试验夹具模型,包括支撑架和两个固定机构,每个固定机构均包括减震器固定组件、减震弹簧固定组件、连接杆固定组件和液压支撑杆,减震器固定组件位于连接杆固定组件的旁侧,两个液压支撑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架的旁侧,两个液压支撑杆的顶部分别与扭力梁的两端底部抵触,减震器固定组件和减震弹簧固定组件均能够水平移动的与支撑架的顶部侧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后扭梁的台架试验夹具模型,一方面能够将各种规格的扭力梁稳定的固定住,另一方面扭力梁的固定姿态模拟了实际装车姿态,能够方便直观的进行模拟试验测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扭梁的台架试验夹具模型。
背景技术
扭力梁式悬挂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尽管有些厂商宣称自己的车装备的是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但是扭力梁还是非独立悬挂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将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个扭力梁的两端,当一边车轮上下跳动时,会使扭力梁绕俩红线跳动,从而带动另一侧车轮也相应地跳动,减小整个车身的倾斜或摇晃。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扭转刚度,可以起到与横向稳定杆相同的作用,可增加车辆的侧倾刚度,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扭力梁式后悬架常见于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的车型。其外观与作动方式类似于拖曳臂式,只是在连接左右轮的下支架中间以一根粗大的梁连接,而梁的两侧拖曳臂用于为前后方向定位,整个悬架系统以拖曳臂的前端与车身连结,在梁的上方有用来做为横向定位的连杆,看起来就像H型。在车身倾斜时因扭力梁车轴的扭曲,使车轮的倾角会有变化。由于扭力梁式后悬架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维修且占用车底空间较小,可降低车底盘的高度,从而车内空间得以增加,因而常用于小型车。扭力梁式后悬架的左右拖曳臂通过的中间扭力梁连接,使得悬架看起来像H型,悬架系统通过拖曳臂的前端与车身连结。因为拖曳臂的刚性大,通常不用配置横向连杆。而在车身倾斜时由于扭力梁车轴的扭曲,会影响车轮倾角的变化。其缺陷便在于,左右两侧在弹跳时会产生互相牵制,剧烈转向时甚至会发生举脚的状况,而且因为无法调整定位角度,影响了汽车的操控性。
在在校园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这扭力梁这一常见的车辆悬挂没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在进行模拟试验测试时,扭力梁无法很好的模拟实际工况。因此与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扭力梁,并能够将其以装车姿态固定的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后扭梁的台架试验夹具模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扭梁的台架试验夹具模型,包括支撑架和两个固定机构,两个固定机构对称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两侧并且分别用于固定扭力梁的两端,每个固定机构均包括减震器固定组件、减震弹簧固定组件、连接杆固定组件和液压支撑杆,减震器固定组件和连接杆固定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侧壁上,减震器固定组件位于连接杆固定组件的旁侧,减震弹簧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架的内侧顶部,并且减震弹簧固定组件的另一端向支撑架的外侧延伸,两个液压支撑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架的旁侧,两个液压支撑杆的顶部分别与扭力梁的两端底部抵触,减震器固定组件和减震弹簧固定组件均能够水平移动的与支撑架的顶部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一个横梁和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竖直设置,横梁呈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柱的顶部,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柱的内侧固定连接,两个减震器固定组件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两个连接杆固定组件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两个减震弹簧固定组件对称设置在横梁的底部两侧。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直角连接板和塔顶固定筒,第一直角连接板包括第一竖直板和第一水平板,第一竖直板的顶部与第一水平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塔顶固定筒竖直设置在第一水平板的底部,塔顶固定筒的顶部能够滑动的与第一水平板的底部连接并且该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一竖直板所在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3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