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0030.2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0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蔡秋凉;李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强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9/00;B32B9/04;B32B3/08;B32B7/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林小彬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水凝胶体 远红外发热 针织面料 水凝胶 夹层 表经 表纬 里经 里纬 成型 本实用新型 远红外纤维 保暖作用 纺织面料 局部连接 拒水纤维 竹炭纤维 石墨烯 包覆 覆膜 复数 填充 面料 纤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包括针织表层、针织底层,所述针织表层与针织底层之间通过局部连接的方式设有复数个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有水凝胶体,所述水凝胶体包括水凝胶及包覆于水凝胶外的PVC包覆膜,所述水凝胶体的厚度小于2mm,所述针织表层由表经与表纬成型,所述表经为拒水纤维,所述表纬为竹炭纤维,所述针织底层由里经与里纬成型,所述里经为石墨烯纤维,所述里纬为远红外纤维。其解决了在外界温度较低时现有面料保暖作用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中,远红外面料的使用正逐步提高,其一般采用含远红外因子的材料,如远红外陶瓷粉末等,原理是将人体散出的热量反射回去,还可吸收光热,最终达到保暖效果。中国专利号:200910042087.8公开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包括两层,其中包括一远红外纤维层面料内层和一吸收近红外并发射热能纤维层面料外层。如上所述的远、红外保健面料,其中所述的远红外纤维层面料内层按重量百分比由10%-100%的远红外纤维材料和0%-90%的普通面料混纺而成。如上所述的远红外发热面料,其中所述的外层近红外纤维面料按重量百分比由10%-100%的远红外纤维材料、0%-20%的氨纶和0%-70%的普通面料混纺而成。这种面料虽然能够实现保暖,但是保暖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是很好,当外界温度与人体体温相差较大时,能够起到的保暖作用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其解决了在外界温度较低时现有面料保暖作用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包括针织表层、针织底层,所述针织表层与针织底层之间通过局部连接的方式设有复数个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有水凝胶体,所述水凝胶体包括水凝胶及包覆于水凝胶外的PVC包覆膜,所述水凝胶体的厚度小于2mm,所述针织表层由表经与表纬成型,所述表经为拒水纤维,所述表纬为竹炭纤维,所述针织底层由里经与里纬成型,所述里经为石墨烯纤维,所述里纬为远红外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针织表层与针织底层的连接部位形成连续的六边形,各六边形包覆的区域形成夹层。
进一步的,每平方厘米内,远红外纤维的条数与石墨烯纤维的条数比值为2:3~5。
进一步的,每平方厘米内,拒水纤维的条数与竹炭纤维的条数比值为5:2~3。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采用双层面料为基础,在针织表层、针织底层上采用局部连接的方式成型,并且在局部连接形成的夹层中放置水凝胶体,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保暖效果,而且针织表层利用拒水纤维与竹炭纤维纺织,可以实现拒水的基础上提高保暖效果与抗菌效果,针织底层利用石墨烯纤维与远红外纤维,可以实现良好的反射、发热与保暖;进一步的,通过六边形的设置,可以形成一个均匀、连续的状态,使得布料的整齐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针织表层与针织底层局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红外发热针织面料,包括针织表层1、针织底层2,所述针织表层1与针织底层2之间通过局部连接的方式形成连续的六边形,相邻两六边形之间形成连接部3,各六边形包覆的区域形成夹层4。所述夹层4内填充有水凝胶体,所述水凝胶体包括水凝胶51及包覆于水凝胶51外的PVC包覆膜52,所述水凝胶体的厚度为1mm,其也可以是小于2mm的其他数值,所述针织表层1由表经与表纬成型,所述表经为拒水纤维,所述表纬为竹炭纤维,所述针织底层2由里经与里纬成型,所述里经为石墨烯纤维,所述里纬为远红外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强,未经李建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0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制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复层式纤维制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