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80010.5 | 申请日: | 2018-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8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万辰;黄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创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扩散 支撑扩散层 扩散层 空气层 底面 粘接 横截面形状 向上凸起 高亮光 锯齿形 圆弧形 顶面 雾化 扩散 二次雾化 增亮效果 功能板 聚光 折射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包括第一支撑扩散层、第一结构扩散层、空气层、第二支撑扩散层和第二结构扩散层,第一结构扩散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多个向上凸起且平行排列设置的锯齿形、半圆形或圆弧形,第一结构扩散层底面与第一支撑扩散层顶面粘接形成第一扩散层,第一结构扩散层顶端与第二支撑扩散层底面粘接,第一结构扩散层与第二支撑扩散层之间设有空隙并形成空气层;第二结构扩散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多个向上凸起且平行排列设置的锯齿形、半圆形或圆弧形,第二结构扩散层底面与第二支撑扩散层顶面粘接形成第二扩散层,光线经过第一扩散层初步雾化后进入空气层折射,再进入第二扩散层进行聚光和二次雾化,有效提高雾化和增亮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扩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
背景技术
光扩散用功能板是通过在透明树脂中添加光扩散剂,利用光扩散剂与透明树脂之间折射率差异,使得光线在扩散剂和树脂界面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实现点光源雾化成为均匀面光源,达到光扩散的效果。
透明树脂包括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等,光扩散剂包括有机类丙烯酸酯微球和有机硅等,无机类碳酸钙、氧化钛、锌白、硫化锌、白炭黑、玻璃微珠等,其粒径从1微米到10微米不等。
当前TV背光行业,提高辉度、改善产品视效是直下式背光模组行业一直寻求突破的关键点,目前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在LED灯条上方搭配使用光扩散板和扩散片,但由于一般扩散片和光扩散板为平板结构,是仅通过材料本身对光进行折射,所以雾度普遍较小、挺性较差,LED灯珠射出的光线和反射片导出的光线经过光扩散板进行第一次雾化,1-2张光扩散片进行二次或三次雾化来改善最终产品视效,导致背光模组的厚度增加,随着液晶电视产业的发展,大尺寸、小OD(Optical Distance,混光距离)是行业发展潮流,也即对视效和辉度要求更高,因此两张扩散片的视效也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要求,而且一张光扩散板和两张扩散片的搭配方案成本相对较高,生产过程流程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以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雾化和增亮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包括第一支撑扩散层、第一结构扩散层、空气层、第二支撑扩散层和第二结构扩散层,
上述第一结构扩散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多个向上凸起且平行排列设置的锯齿形、半圆形或圆弧形,上述第一结构扩散层底面与上述第一支撑扩散层顶面粘接形成第一扩散层,上述第一结构扩散层顶端与上述第二支撑扩散层底面粘接,上述第一结构扩散层与上述第二支撑扩散层之间设有空隙并形成上述空气层;
上述第二结构扩散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多个向上凸起且平行排列设置的锯齿形、半圆形或圆弧形,上述第二结构扩散层底面与上述第二支撑扩散层顶面粘接形成第二扩散层。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中,上述第一扩散层的厚度为0.5-1.5m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中,上述第一结构扩散层的横截面形状为锯齿形且顶角为60-120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中,上述第一扩散层的制成材料包括光扩散剂、透明树脂、增韧剂和抗老化剂。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中,上述空气层的厚度为0.03-0.3m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中,上述第二扩散层的厚度为0.1-1.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中,上述第二结构扩散层的横截面形状为锯齿形且顶角为60-12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创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创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0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