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副车架前横梁上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5470.9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8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爱玲;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万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何碧珩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边 逐渐增大 垂直向下 副车架 前横梁 右端部 左端部 装配 倾斜向下延伸 前横梁上板 装配过程 左右端部 上下板 外侧面 错开 延伸 上板 下板 相抵 侧面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前横梁上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左端部、右端部以及连接左右端部的连接部,所述左端部的宽度自靠近连接部一端向远离连接部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右端部的宽度自靠近连接部一端向远离连接部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本体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折边,所述本体另一侧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远离本体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到第一折边的距离自靠近本体一侧向远离本体一侧逐渐增大。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在装配前横梁上下板时,下板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一折边、第三折边的内侧面相抵接,从而在装配过程中下板不与上板错开,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是一种副车架前横梁上板。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性能主要围绕着舒适性、操控性两大主题做文章。而这两大功能又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为了能更好的调和这对矛盾,从而引入了副车架这一部件。副车架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车桥、悬挂通过它与车身相连。发动机通过设置在副车架上的悬置机构与副车架相连,而副车架与车身相连,发动机的震动通过悬置机构的作用被隔绝,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小传入车身内的震动,给驾乘者以良好的驾乘体验。同时副车架还提高了悬挂连接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在副车架出现之前由于悬挂是直接与车身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
目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总成,前横梁总成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上板与下板,在组装时,先将上板的边与下板的边相互抵接在一起,然后用固定件对上板与下板进行固定,在组装过程中,上板的边与下板的边容易错开,给装配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前横梁上板,方便前横梁上板与下板的装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副车架前横梁上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左端部、右端部以及连接左右端部的连接部,所述左端部的宽度自靠近连接部一端向远离连接部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右端部的宽度自靠近连接部一端向远离连接部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本体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折边,所述本体另一侧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远离本体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到第一折边的距离自靠近本体一侧向远离本体一侧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本体、第一折边、第二折边以及第三折边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左端部与右端部上分别设有装配孔。
进一步,所述本体与第二折边的上表面上设有凹部,所述本体与第二折边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在装配前横梁上下板时,下板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一折边、第三折边的内侧面相抵接,从而使装配过程中下板不与上板错开,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横梁上下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万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海万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5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机安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