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75125.5 | 申请日: | 2018-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力;孙善文;葛任伟;周进雄;李火生;罗景润;郝文锐;秦晋;张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7/12 | 分类号: | F16F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球冠壳 基本结构单元 组合层 冲击能量吸收 本实用新型 变形过程 可重复 连接柱 变形状态 冲击能量 冲击作用 拉伸作用 排列组合 吸收冲击 吸收能量 向下凹陷 一端连接 正多边形 周边形状 上端 可恢复 中心处 缓冲 边角 多层 变形 吸收 | ||
1.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层通过弹性变形吸收低速冲击能量的组合层单元,多层组合层单元之间连接关系为:第一组合层单元的吸能端与第二组合层单元的吸能端连接,第二组合层单元的连接端与第三组合层单元的连接端连接,第三组合层单元的吸能端与第四组合层单元的吸能端连接,后面的组合层单元循环连接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组合层单元为多个基本结构单元排列组合形成,基本结构单元包括球冠壳、多个支座、连接柱,球冠壳的周边形状为正多边形,多个支座对应的安装在球冠壳的周边角部下端,球冠壳的中心处上端与连接柱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合层单元为多个基本结构单元形成的蜂窝状排列组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球冠壳为至少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数量超过一层的相邻两个球冠壳之间设置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球冠壳之间,位于上部的球冠壳的支座与位于下部的球冠壳的角部上端连接,位于下部的球冠壳的连接柱上端与位于上部的球冠壳中心处下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球冠壳上围绕其中心均匀环形设置有多个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球冠壳上设置有的通孔为正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组合层单元包括7个基本结构单元,每个基本结构单元的支座为6个,球冠壳的周边形状为正六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球冠壳、支座和连接柱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51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