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降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3909.4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4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欣;张照鑫;刘江江;刘嘉欣;岳公平;张占;徐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B03C3/04;B03C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尘器 隧道 支撑壳体 本实用新型 导电铜棒 对称安装 环形滑槽 环形滑块 集尘槽 湿陷性黄土 应用范围广 除尘效率 除尘性能 滑动安装 开口向上 吸尘能力 安装腔 传统的 内侧壁 除尘 外部 湿法 铜套 筒体 下沉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降尘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靠近右侧开设有开口向上的集尘槽,且基座的内部靠近左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基座的上部位于集尘槽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支撑壳体,两个所述支撑壳体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电铜棒,两个所述导电铜棒远离支撑壳体的一端外部均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的外部焊接有铜套。本实用新型,可代替传统的湿法降尘器,可以更好的满足隧道的除尘,可有效防止湿陷性黄土隧道因降尘水量过大引起土方湿陷导致隧道整体下沉,筒体的吸尘能力较好,从而确保该降尘器的除尘性能,操作简单,除尘效率高,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降尘器。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目前隧道降尘设备还仅采用雾炮机等进行降尘,雾炮机采用喷雾式原理将粉尘聚合通过自重降至地面,但雾炮机除尘需用到大量的水,对于湿陷性黄土隧道来说水量过大易引起土方湿陷导致隧道整体下沉,为此,提出一种隧道降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降尘器,可代替传统的湿法降尘器,可以更好的满足隧道的除尘,可有效防止湿陷性黄土隧道因降尘水量过大引起土方湿陷导致隧道整体下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降尘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靠近右侧开设有开口向上的集尘槽,且基座的内部靠近左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基座的上部位于集尘槽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支撑壳体,两个所述支撑壳体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电铜棒,两个所述导电铜棒远离支撑壳体的一端外部均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的外部焊接有铜套,所述铜套的外部通过铜杆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部与橡胶轮的外部相抵触,所述橡胶轮与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壳体的顶部,所述筒体由四块弧形铜板和四块弧形塑料板交错相接组成,四块所述弧形铜板均与铜杆相连接,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安装有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导电铜棒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集尘槽底部相连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球阀,两个所述支撑壳体的内侧壁上还对称安装有两个与筒体的外表面相接触的毛刷。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上部左侧焊接有推手,所述推手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基座为方形基座,且基座的底部拐角处对称安装有四个支腿。
优选的,四个所述支腿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为自锁式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导电铜棒的一端伸入支撑壳体的内部,且导电铜棒伸入支撑壳体内部的一端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电铜棒伸入支撑壳体内部的一端端部螺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伸入安装孔内部。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外部一侧设有电源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电源开关串接在直流电源与两个导电铜棒之间,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支撑壳体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电铜棒,两个导电铜棒远离支撑壳体的一端外部均开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滑块,环形滑块的外部焊接有铜套,铜套的外部通过铜杆安装有筒体,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导电铜棒的端部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筒体之间通电后相当于正负电极,两个筒体之间会形成电场,空气中悬浮粉尘颗粒在电场中将带电向正负电极移动并吸附于两个筒体上,从而实现除尘的目的,使得该降尘器可代替传统的湿法降尘器,可以更好的满足隧道的除尘,可有效防止湿陷性黄土隧道因降尘水量过大引起土方湿陷导致隧道整体下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3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采工作面两端头可调式风障
- 下一篇:除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