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高效脱氮除碳厌氧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2884.6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4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宋诚;刘鸿;王厦;黄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3/06;C02F101/2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渗滤液 气液固分离 污泥床区 反应器 厌氧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污泥膨胀区 瓷球滤料 弹性填料 高效脱氮 生物膜区 污泥区 升流 反应装置结构 废水处理领域 依次设置 运行成本 出气口 出水口 进水口 排泥口 碳效率 舱门 出水 脱氮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高效脱氮除碳厌氧反应装置,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包括反应器,反应器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气液固分离区、生物膜区、升流污泥区、弹性填料区、污泥膨胀区、瓷球滤料区和污泥床区,气液固分离区设有出水口和出气口,污泥床区设有进水口,生物膜区、弹性填料区和瓷球滤料区设有舱门,气液固分离区、升流污泥区、污泥膨胀区和污泥床区均设有排泥口。本实用新型反应装置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解决了现有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脱氮除碳效率低,出水不稳定,管道易堵塞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高效脱氮除碳厌氧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厌氧堆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雨水的淋洗以及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浸泡而产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随之增高,导致垃圾渗滤液的量增长迅速;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关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热门。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开展研究的时间较长,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处理工艺。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脱氮除碳装置所采用的工艺大都沿用传统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生物处理运行成本较低,是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但对于污染物浓度较高、成分复杂且含有重金属离子、可生化性较差的渗滤液,其处理效果较差;由于渗滤液高COD高氨氮特殊的水质特,生物处理难以抵挡这样高负荷的冲击,因而采用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垃圾渗滤液危害特性,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既能脱氮又能除碳的一体式厌氧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高效脱氮除碳厌氧反应装置,反应装置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有效控制罐体内的pH、停留时间,垃圾渗滤液在罐体的循环问题,又要提高加药、取样和更换填料的可操作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解决现有反应装置排泥困难,管道易堵塞,能耗高等问题,为垃圾渗滤液的达标排放提供坚实的应用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高效脱氮除碳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气液固分离区、生物膜区、升流污泥区、弹性填料区、污泥膨胀区、瓷球滤料区和污泥床区,所述气液固分离区设有出水口和出气口,所述污泥床区设有进水口,所述生物膜区、弹性填料区和瓷球滤料区设有用于分别填卸纤维膜、弹性填料、活性瓷球的舱门,所述气液固分离区、升流污泥区、污泥膨胀区和污泥床区均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口,所述出水口设有出水阀,所述出气口设有排气阀,所述进水口设有进水阀,各个所述排泥口均设有排泥阀。
进一步,所述气液固分离区还设有参数调控口,所述参数调控口设有密闭阀。
进一步,所述反应器的外层设有循环水层,所述循环水层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循环水进口设有循环水进水阀,所述循环水出口设有循环水出水阀。
进一步,所述气液固分离区与污泥床区之间、升流污泥区与污泥膨胀区之间均设有上下循环组件,各个所述上下循环组件由污泥进水管、污泥泵、污泥出水管组成,所述污泥床区和污泥膨胀区还设有与之分别连通的污泥出水管相接的污泥出口。
进一步,所述气液固分离区内设置的污泥进水管的污泥进水口呈喇叭形,其喇叭口的开度为90°~150°,并与气液固分离区内液面相互平行且低于出水口;所述升流污泥区内设置的污泥进水管的污泥进水口呈喇叭形,其喇叭口的开度为90°~150°,并朝向生物膜区且低于生物膜区底部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2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