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及应用该生态挡墙的河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63450.X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2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欢;朱伟;吴明;朱剑君;罗健;沈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水利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曹键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桩 生态挡墙 联系梁 仿木 预制 本实用新型 河道系统 上部结构 下部结构 预制方桩 中部结构 预留槽 预留孔 间隔布置 生态理念 施工周期 首尾连接 竖向布置 现场施工 依次布置 反滤 下端 应用 河道 占用 施工 环节 生态 土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下部结构、中部结构以及上部结构,其中下部结构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预制方桩,中部结构为一根联系梁,联系梁的底部具有间隔布置的预留孔,联系梁的顶部中间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个预留槽,联系梁的预留孔套装于预制方桩的顶部,上部结构包括多组首尾连接的仿木组合桩,仿木组合桩与仿木组合桩之间连接有反滤生态条,仿木组合桩的下端插入联系梁的预留槽内。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及应用该生态挡墙的河道系统具有减少现场施工环节、缩短施工周期、不会占用过多土地、不会损坏原有地方结构、河道弯曲地段施工方便、符合可持续生态理念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及应用该生态挡墙的河道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挡墙和生态河道的概念在近几年逐步推广,然而现有的生态挡墙存在以下几处缺陷:
1、现有的河道挡墙护岸均需要现场开挖、现场安装钢筋、现场支模、现场混凝土运输、浇筑以及养护,现场施工工序较多,造成施工现场较为混乱;
2、工程建设中临时工程,包括:开挖机械、混凝土运输设备进出场道路占用土地,钢筋加工、模板堆放存在占用土地的问题;
3、工程施工中存在需要基坑开挖临时占用土地、破坏原有堤防结构的问题;
4、对于自然河道,特别是生态河道,形态常常是自然弯曲,弯曲地段存在施工困难的问题;
5、墙身结构存在形式单一,无自然、生态效果,更不符合可持续、宜居、生态理念。
6、现有的生态挡墙和生态河道施工周期场,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减少现场施工环节、缩短施工周期、不会占用过多土地、不会损坏原有地方结构、河道弯曲地段施工方便、符合可持续生态理念的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及应用该生态挡墙的河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下部结构、中部结构以及上部结构,其中下部结构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预制方桩,预制方桩形成基础桩,多根预制方桩间隔布置于挡墙护岸走向及线形的同一立面上,中部结构为一根联系梁,联系梁的长度方向与挡墙护岸走向及线形一致,联系梁的底部具有间隔布置的预留孔,联系梁的顶部中间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个预留槽,预留孔的尺寸与预制方桩的尺寸匹配,联系梁的预留孔套装于预制方桩的顶部,上部结构包括多组首尾连接的仿木组合桩,仿木组合桩与仿木组合桩之间连接有反滤生态条,仿木组合桩首尾两端设置有半嵌置槽,相邻的两组仿木组合桩之间的两个半嵌置槽形成一整个嵌置槽,嵌置槽内嵌置反滤生态条,仿木组合桩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预制仿木桩,多根预制仿木桩一起预制成型,仿木组合桩紧密贴合布置于挡墙护岸走向及线形的同一立面上,仿木组合桩的下端插入联系梁的预留槽内。
预制方桩选择20cm*20cm*400cm或25cm*25cm*500cm。
预制方桩间距选择100cm。
联系梁设计尺寸:宽度40~45cm,高度50~60cm。
预制方桩镶入联系梁内25cm。
仿木组合桩嵌入联系梁深度30~35cm。
联系梁纵向钢筋6Φ16,箍筋Φ8@20,混凝土标号C30。
仿木组合桩的底部25mm高度以上才设置用于嵌置反滤生态条的嵌置槽,在仿木组合桩的底部25mm以上区域设置配筋,在仿木组合桩的底部25mm以内区域不设置配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水利工程公司,未经江阴市水利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634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