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61851.1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7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玉;曹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F5/16;E03F5/2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陈怡菁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期雨水 连接管道 分流区 收集区 隔油挡板 收集装置 溢流管道 进水管 入水口 池体 雨水 本实用新型 出水水质 水流方向 依次连通 由前至后 雨水排放 雨水收集 装置结构 控制阀 底壁 底端 隔油 流道 清污 连通 体内 分流 达标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上设置有进水管,特点是:池体内设置有分流区和收集区,进水管与分流区连通,分流区沿水流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连通设置有连接管道和溢流管道,溢流管道的入水口底端高于连接管道的入水口的顶端,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收集区相连通,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收集区内设置有第一隔油挡板,第一隔油挡板与收集区的底壁之间开设有供初期雨水通过的流道,优点是:能够对后期雨水和初期雨水实现清污分流,防止雨水排放不达标,此外分别对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隔油处理,提高出水水质,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具有较佳的雨水收集和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为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是指地面上10-15cm深度、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的石油化工装置而言,初期雨水往往冲刷了其表面,使得初期雨水中带有少量化工物料,因而初期雨水的COD、PH值、油类及特征污染物的环保排放指标往往不达标。因此在工程设计中一般会将受污染的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对其进行统一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以便与正常的清洁排水进行清污分流。经过初期雨水的冲刷后,后期雨水一般较为清洁,可直接将其排放进入清净雨水系统。
现有的初期雨水收集池仍存在以下缺陷:
(1)收集池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将后期雨水与初期雨水混合后溢流,造成后期雨水与初期雨水混合现象严重,使大量混有污染物的后期雨水排入清净雨水系统,导致雨水排放指标不达标,或者导致下游雨水监控池的负担;
(2)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中的水质状况不确定,尤其对于石油化工领域,冲刷后的初期雨水中往往夹带有油污,现有的初期雨水收集池中没有设置隔油设施,导致部分含油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场,造成水质冲击,影响污水场出水水质;
(3)收集池与上下游衔接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当前石油化工装置的消防事故排水系统大多利用雨水系统实现,当发生较大事故时产生大量的事故排水,这些事故排水部分由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剩余的则通过雨水管道进入设置在厂区内的事故水池,故雨水管道周围也可能产生沿管道蔓延的挥发性可燃气体,因此初期雨水收集池作为其中重要环节,存在其内部混入挥发性可燃气体并向上下游蔓延的情况,如遇火源可能引起爆炸着火,不利于生产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能够对后期雨水和初期雨水实现清污分流,防止雨水排放不达标,同时对初期雨水进行隔油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池体内设置有分流区和收集区,所述的进水管与所述的分流区连通,所述的分流区沿水流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连通设置有连接管道和溢流管道,所述的溢流管道的入水口底端高于所述的连接管道的入水口的顶端,所述的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收集区相连通,所述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的收集区内设置有第一隔油挡板,所述的第一隔油挡板与所述的收集区的底壁之间开设有供初期雨水通过的流道。由此,能够对初期雨水进行隔油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分流区内位于所述的连接管道和所述的溢流管道之间沿水流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油挡板和溢流堰,所述的第二隔油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的分流区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的溢流堰的顶端高于所述的第二隔油挡板的底端且高于所述的溢流管道的入水口底端。由此,能够对后期雨水进行隔油处理后通过溢流排放,进一步提高了后期雨水与初期雨水清污分流的功能,也提高了后期雨水自身的清净度,有利于雨水达标排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溢流堰的顶端高出所述的第二隔油挡板的底端10~20cm,所述的溢流堰与所述的第二隔油挡板之间的间距为30~40cm,所述的溢流堰的顶端高于所述的溢流管道的入水口底端10~20cm。由此,对后期雨水具有较好的隔油和溢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61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承重行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