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流板除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60166.7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9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屠宏斌;郭文元;蒋自平;费名俭;陈央;沈乐;周水钧;沃颖波;李青麟;丁天才;脱庆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陈怡菁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流板 叶片 折流板除沫器 折流板组件 含液气体 除沫 等距间隔排列 本实用新型 回流装置 连续折线 挡条 集液 流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流板除沫器,包括折流板组件及集液回流装置。折流板组件由多个等距间隔排列的折流板叶片构成,相邻折流板叶片之间形成供含液气体通过的流域,特点是:每个折流板叶片的断面为连续折线型,折流板叶片上与含液气体入流方向逆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增加除沫效率的挡条,优点是: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沫效率高、体积小巧、经济性好的折流板除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流板除沫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技术是指从气流中分离出雾滴或液滴的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柴油加氢尾气回收,天然气的开采、储运及深加工,湿法脱硫,湿法除尘及发酵工程,烟气余热利用等工艺过程中。
除沫器是一种典型的气液分离设备,其中针对甲醇洗中常用的除沫器为折流板除沫器,其根据物理惯性原理进行气液分离:当夹带液滴或固体颗粒的气流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特殊设计成型的折流板叶片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折流板叶片形成的弯曲通道中会不断发生急剧变化,液滴和固体颗粒由于具有较大惯性,易从主体气流中脱离,撞击折流板叶片的壁面而被捕集;主体气流则能顺利通过折流板叶片形成的通道从而排出。
因此,除沫器的折流板叶片是组成除沫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除液元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除沫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沫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1)除沫效率,除沫器效率是除沫器在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沫器液滴质量的比值,也是考核除沫器性能的关键指标;(2)系统压力降,系统压力降是指气流通过除沫器折流板通道时产生的压力损失,系统压降越大,代表能耗就越高。
在现有的大型酸性气体脱除装置中,普遍存在CO2产品气及尾气中甲醇含量超标问题,造成系统的甲醇损失量较大,装置运行费用增高,且对环境及下游装置产生不利影响。甲醇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塔顶折流板除沫器结构不尽合理所导致的除沫效率低。
现有常见的除沫器的折流板叶片种类繁多,按折流板叶片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大致可分为圆弧形叶片、梯形叶片和三角形叶片。为了提高分离效率,还出现了在折流板叶片的弯折处添加倒钩(弧钩)或开设凹槽的叶片型式。此外申请号为201210241035.5,名称为《一种S型除沫器》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S型除沫器,叶片包括出汽侧板片、中间板片和进汽侧板片,出汽侧板片与进汽侧板片平行并均与中间板片垂直并且叶片形成S型,出汽侧板片与进汽侧板片分别与中间板片形成一鞘翅。
但上述这些除沫器的折流板叶片仍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对于例如圆弧形、梯形叶片的除沫器,其应用后能形成气液通过的流畅流域,流畅的流场能大大降低除沫器的单级阻力,但同时也会导致单级除沫效率降低,从而需要增加除沫流域长度来达到除沫要求,因而装置的体积和成本增加,不能应用于体积较小结构中;其次,对于例如叶片加倒钩、开槽或S型等的除沫器,其应用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级除沫效率,但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单级压降,造成系统能耗增加,从而除沫效率的提高较难消除压降(能耗)损失带来的影响,因此较难达到优化装置、减小装置体积的目的,此外在折流板的弯折处设置倒钩或开槽,在生产制造上较难实施,工艺繁琐,成本增加;最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气流垂直方向流通和分离,同时也未采用特定的出液装置,容易造成分离出的液滴的二次夹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沫效率高、体积小巧、经济性好的折流板除沫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流板除沫器,包括折流板组件,所述的折流板组件由多个等距间隔排列的折流板叶片构成,相邻所述的折流板叶片之间形成供含液气体通过的流域,每个所述的折流板叶片的断面为连续折线型,所述的折流板叶片上与含液气体入流方向逆向设置有若干个挡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60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火星捕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除尘除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