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9485.6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4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兰;吴金;单丰武;姜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阀 供水组件 电动汽车 热管理装置 前端模块 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 第二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 散热组件 制冷组件 电池包 进液口 冷凝器 加热组件 散热回路 热管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前端模块、第一三通阀及第二三通阀,电池包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三通阀的进液口和第一供水组件连接,第一三通阀的两个出液口与第一供水组件之间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回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回路,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回路分别连接第二三通阀的两个出液口,第二三通阀的进液口依次与加热组件和第二供水组件连接,第二供水组件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回路与制冷组件连接,前端模块依次与第三供水组件和散热组件连接形成散热回路,制冷组件至少包括冷凝器,冷凝器和散热组件设于靠近前端模块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解决了电动汽车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能源储备的日益紧缩,各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朝向新能源领域研究发展,以应对日后可能的石油危机,其中,在新能源领域中,电动汽车为研发的核心,其需要提供大功率的动力,长里程的续航以及较轻较小的重量体积以应对汽车的驾驶要求。
然而,动力电池对温度要求苛刻,特别是锂电动汽车,当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动力电动汽车内阻变大,此时存在放电功率较低且无法正常充电的问题,当在环境温度过高时,动力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剧,此时存在工作异常,甚至起火爆炸的危险,当电动汽车快速行驶时,动力电池需要对驱动电机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常常会产生热量以致动力电池温度升高,因此,动力汽车上配备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装置,当动力电动汽车温度过高时,对其进行降温;当动力电动汽车温度过低时,对其进行加热以能较均衡的控制动力电动汽车的温度范围。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方式通常采用单一的散热或加热的热管理模式,需要散热时,散热采用的降温介质多为空气,导致降温效率低,需要加热时,加热通常采用独立的热管理,导致电动汽车热管理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解决电动汽车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前端模块、第一三通阀及第二三通阀,所述电池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进液口和第一供水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两个出液口与所述第一供水组件之间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回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回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两个出液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进液口依次与加热组件和第二供水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供水组件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回路与制冷组件连接,所述前端模块依次与第三供水组件和散热组件连接形成散热回路,所述制冷组件至少包括一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组件设于靠近所述前端模块的位置,所述制冷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设于乘客舱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可以控制回路内的循环流向,其中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的流向、以及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作用使得可对电池包进行加热或冷却,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的流向以及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作用使得可对电池包或乘客舱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制冷组件以及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作用使得可对乘客舱或电池包进行制冷,使得该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可实现电池包的加热冷却、乘客舱的加热冷却,使得其可实现对冷却组件和加热组件的复用,避免了现有热管理时全部采用单一管理导致的效率较低的问题,解决了动力电动汽车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该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中的冷凝器一体设于靠近前端模块的位置,当前端模块需要散热时,通过散热组件可对前端模块进行散热,避免由于冷却组件的障造成不能对前端模块进行散热的风险。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9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气过滤器内外循环传动连杆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顶透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