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8736.9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5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正;刘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利特盛阀门有限公司;上海熠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料口 烘干 新风机 引风机 传送带 封闭套筒 进气口 节能通风设备 实时采集 排气口 侧壁 气体传送管道 恒定 本实用新型 封闭状态 隔气挡板 管道传送 温度保持 正对 热气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包括:烘干传送带四周为封闭状态的封闭套筒,在烘干传送带右侧开设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隔气挡板,封闭套筒侧壁设置新风机,新风机排气口连接在封闭套筒侧壁,第一引风机安装在正对烘干传送带的出料口,第一引风机进气口面向出料口,第一引风机排气口通过气体传送管道连接新风机进气口。通过上述引风机将出料口的烘干热气又再次通过管道传送回新风机中,从而节省了能源,同时烘干生产线上的空气温度保持了恒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化大生产环境下,需要烘干相应的物料,在烘干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高温新风对物料进行烘干操作,但是在流水线上不停的工作过程中,每次烘干完成之后,物料从出料口送出,这时出料口排出大量高温气体,造成能源损失,而且也不利于物料的持续稳定烘干,但是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物料更替时烘干室内的温度急剧变化的弊端,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包括:烘干传送带四周为封闭状态的封闭套筒,在烘干传送带右侧开设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隔气挡板(13),封闭套筒侧壁设置新风机 (4),新风机(4)排气口连接在封闭套筒侧壁,第一引风机(1)安装在正对烘干传送带的出料口,第一引风机(1)进气口面向出料口,第一引风机(1) 排气口通过气体传送管道(3)连接新风机(4)进气口。
所述的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引风机(6) 设置在出料口侧上方,第二引风机(6)进气口设置为“L”形,第二引风机(6) 排气口通过气体传送管道(3)连接新风机(4)进气口;第三引风机(9)设置在出料口外侧,第三引风机(9)进气口设置为“L”形,第三引风机(9)排气口通过气体传送管道(3)连接新风机(4)进气口;第四引风机(11)设置在出料口斜下侧,第四引风机(11)进气口设置为“L”形,第四引风机(11) 排气口通过气体传送管道(3)连接新风机(4)进气口;第五引风机(12)设置在出料口内侧,第五引风机(12)进气口设置为“L”形,第五引风机(12) 排气口通过气体传送管道(3)连接新风机(4)进气口。
所述的实时采集热能的节能通风设备,优选的,还包括引风机驱动电路: MCU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二极管负极,第1二极管正极连接5V电源,第1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1电容一端,第 1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5电阻一端、第2晶体管基极和第3晶体管基极,第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晶体管发射极和接地,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 12V电源和第3晶体管集电极,第3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2晶体管集电极和第6电阻一端,第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阻一端和第5二极管负极,第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和第4三极管源极,第4三极管栅极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负极和第7电阻一端,第4三极管漏极连接第8电阻一端,第8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引风机的工作电机(M1)一端,第5二极管正极还连接第一引风机的工作电机(M1)另一端;
MCU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2电阻一端,第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二极管负极,第2二极管正极连接5V电源,第5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2电容一端,第5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9电阻一端、第6晶体管基极和第7晶体管基极,第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晶体管发射极和接地,第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 12V电源和第7晶体管集电极,第7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6晶体管集电极和第10电阻一端,第1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电阻一端和第6二极管负极,第1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正极和第8三极管源极,第8三极管栅极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负极和第11电阻一端,第8三极管漏极连接第12 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引风机的工作电机(M2)一端,第6二极管正极还连接第二引风机的工作电机(M2)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利特盛阀门有限公司;上海熠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利特盛阀门有限公司;上海熠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8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