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7778.0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7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强;李凤;朱大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格梁 软岩巷道 底板支护 本实用新型 巷道底板 壁槽 水沟 底板 均匀布置 盖板 支护 槽设置 滤水孔 所述壁 回填 侧边 框格 梁头 巷道 碎石 铺设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岩巷道底板的支护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框格梁、壁槽,该框格梁设置在巷道底板上,所述框格梁侧边均匀布置滤水孔;所述壁槽设置在巷道底板上方两端,框格梁的两侧的梁头设置在壁槽内,巷道底部一侧设置水沟,所述水沟上方铺设盖板,所述框格梁的框格内回填碎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岩巷道底板支护效果不佳施工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岩巷道底板的支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系统。
背景技术
软岩巷道受地压影响极易发生底鼓变形破坏,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巷道断面会急剧缩小,并在车辆碾压过程中造成巷道底板坑洼不平并积水、泥泞等问题,严重影响车辆通行。目前,针对软岩巷道底板支护问题一般采取打封底锚杆、浇筑反底拱路面等措施,但上述措施,施工困难,支护效果不佳;一旦巷道发生严重底鼓,返修难度大,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岩巷道底板支护效果不佳施工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框格梁、壁槽,该框格梁设置在巷道底板上,所述框格梁侧边均匀布置滤水孔;所述壁槽设置在巷道底板上方两端,框格梁的两侧的梁头设置在壁槽内,巷道底部一侧设置水沟,所述水沟上方铺设盖板,所述框格梁的框格内回填碎石。
本实用新型通过软岩巷道底板铺设上框格梁,同时将框格梁两侧的梁头预埋到壁槽,起到均匀传递压力和抑制巷道底鼓的作用,所述框格梁设置在巷道底板上,框格梁侧边均匀布置滤水孔,缓解了软岩巷道底鼓问题,降低了巷道辅修频次和返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框格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格梁、2:滤水孔、3:碎石、4:水沟、5:壁槽、6:盖板、7: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框格梁1、壁槽5,该框格梁1设置在巷道7的底板上,所述框格梁1侧边均匀布置滤水孔2;所述壁槽5设置在巷道7的底板的上方的两端,框格梁1的两侧的梁头设置在壁槽5内,巷道7的底部一侧设置水沟4,所述水沟4上方铺设盖板6,所述框格梁1的框格内回填碎石3。
框格梁1为工字钢焊接而成的框架,所述框格梁四面侧帮均匀布置的滤水孔2;是采用I20b工字钢按照1000mm×1000mm(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网度)的网度设计框格尺寸,并根据设计网度在每个框格四面侧帮的工字钢上均匀打滤水孔2,然后按照设计网度焊接形成框格梁1,软岩巷道底板支护时,先将巷道底板下挖至设计标高,然后在巷道底脚侧壁上施工断面为梯形的壁槽5,并在巷道一侧施工水沟4;再将上述工字钢焊接成的框格梁1铺设在巷道7底板上,同时将框格梁两侧的梁头预埋到壁槽5内;最后在水沟上方的格梁上铺设盖板6,并在框格内回填碎石3整平。
所述软岩巷道底板铺设框格梁1,同时将框格梁两侧的梁头预埋到壁槽5内,起到均匀传递压力和抑制巷道底鼓的作用。
所述框格梁1上均匀布置滤水孔2,并且框格内回填了碎石3,巷道顶板淋水可以及时通过框格内填充的碎石缝隙和框格侧帮的滤水孔2排入水沟4,起到及时排水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7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填接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延长不耦合安装充填钻孔使用寿命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