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硅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5202.0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8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高新区道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7/30;C09J183/04;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直通道 导热 连通 离型膜层 硅胶片 上表面 下表面 水平通气孔 凹槽两端 对流散热 散热效果 阵列间隔 硅胶体 硅胶 碎屑 铜片 填充 增设 侧面 改进 | ||
一种电子元件硅胶片,包括本体层,以及分别设于本体层上下的第一离型膜层和第二离型膜层,其特征在于,本体层由硅胶体和填充于硅胶体重的铜片碎屑构成,本体层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导热凹槽,导热凹槽呈条形,阵列间隔布置,导热凹槽两端处设有通往本体层中心的竖直通道,导热凹槽与竖直通道连通,本体层侧面设有多个连通竖直通道的水平通气孔,本体层上表面的竖直通道不与下表面的竖直通道连通。改进本体材质构成,并在本体层上增设可提供对流散热的通道,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硅胶片。
背景技术
硅胶片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作为重要的散热部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集成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散热的需求越来越高,各个细节的散热处理,都将制约着整个电子器件的运行稳定性。针对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效率更高的硅胶片,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一种电子元件硅胶片,改进本体材质构成,并在本体层上增设可提供对流散热的通道,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电子元件硅胶片,包括本体层,以及分别设于本体层上下的第一离型膜层和第二离型膜层,其特征在于,本体层由硅胶体和填充于硅胶体重的铜片碎屑构成,本体层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导热凹槽,导热凹槽呈条形,阵列间隔布置,导热凹槽两端处设有通往本体层中心的竖直通道,导热凹槽与竖直通道连通,本体层侧面设有多个连通竖直通道的水平通气孔,本体层上表面的竖直通道不与下表面的竖直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体层由硅胶体和填充于硅胶体重的铜片碎屑构成,既保留了硅胶体的柔性和稳定性,由通过增加铜片碎屑,增加整体硅胶体的导热系数,利于传热;
2、条形导热凹槽、竖直通道、水平通气孔构成对流散热通道,实现了在不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硅胶片内部与外围空气的对流效果,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本体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子元件硅胶片,包括本体层1,以及分别设于本体层1上下的第一离型膜层2和第二离型膜层3,其特征在于,本体层1由硅胶体和填充于硅胶体重的铜片碎屑构成,本体层1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导热凹槽11,导热凹槽11呈条形,阵列间隔布置,导热凹槽11两端处设有通往本体层1中心的竖直通道12,导热凹槽11与竖直通道12连通,本体层1侧面设有多个连通竖直通道12的水平通气孔13。本体层1上表面的竖直通道12不与下表面的竖直通道12连通。
本体层1由硅胶体和填充于硅胶体重的铜片碎屑构成,既保留了硅胶体的柔性和稳定性,由通过增加铜片碎屑,增加整体硅胶体的导热系数,利于传热。
条形导热凹槽11、竖直通道12、水平通气孔13构成对流散热通道,实现了在不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硅胶片内部与外围空气的对流效果,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高新区道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高新区道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5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