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式双工位微孔材料烧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5090.9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虹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0 | 分类号: | F27B21/00;F27B2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李凤娇 |
地址: | 21521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输送机台 操作台 微孔材料 加热箱 连续式 烧结机 双工位 脱模机 工作台 冷机 脱模 本实用新型 独立操作 加热区域 冷却区域 推料气缸 作业成本 台面 上端面 相背侧 前部 相向 模具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续式双工位微孔材料烧结机,其减少企业作业成本,控制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产量。其包括脱模机,所述脱模机连接有脱模台,脱模台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独立操作台面,每个所述操作台面的后方布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有灌粉区域,所述灌粉区域用于对模具进行灌粉,每个所述操作台面的前方布置有对应的输送机台,所述输送机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输送机台对应于长度方向上顺次布置有加热箱、压力冷机,所述第一输送带分别贯穿所述加热箱的加热区域、压力冷机的冷却区域布置,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前部末端相背侧分别设置有推料气缸,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相向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输送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孔材料烧结的技术领域,具体为连续式双工位微孔材料烧结机。
背景技术
前微孔材料烧结成型是用烘箱转窑等间隙式作业方式,靠人工灌粉入模具然后将模具放入烘箱和转窑,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在放入水中冷却,开模取出产品,然后在干,这种烧结机费时费力,每位操作员手法不一导致出产品也不稳定,在质量和产量上也有局部的限制,同时容易造成人员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续式双工位微孔材料烧结机,其减少企业作业成本,控制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产量。
连续式双工位微孔材料烧结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脱模机,所述脱模机连接有脱模台,所述脱模台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独立操作台面,每个所述操作台面的后方布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有灌粉区域,所述灌粉区域用于对模具进行灌粉,每个所述操作台面的前方布置有对应的输送机台,所述输送机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输送机台对应于长度方向上顺次布置有加热箱、压力冷机,所述第一输送带分别贯穿所述加热箱的加热区域、压力冷机的冷却区域布置,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前部末端相背侧分别设置有推料气缸,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相向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布置,对应的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端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前部末端布置,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后部末端连接至对应位置的所述脱模台。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的上层设置有模具放置架,确保多余的模具可放置于对应的模具放置架;
两侧的所述工作台和对应的所述操作台面、脱模台所形成的区域为工人操作时所处区域,确保无需额外设置工人操作区域,确保整个结构的占地面积少;
所述压力冷机的上散热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正上方布置,所述上散热板的散热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平面布置,所述上散热板的正上方连接有第一垂直向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垂直向驱动气缸驱动上散热板朝向/远离模具布置;
所述加热箱的入口端面设置有垂直向升降门,所述垂直向升降门连接垂直向导向气缸,所述垂直向导向气缸驱动垂直向升降门垂直向打开或关闭;
所述第一输送带自后向前输送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自前向后输送设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具体为两侧设置同步驱动链条,模具的两侧支承于两根同步驱动链条进行驱动,所述加热箱内具体为是上下接触式加压烧结,烧结自动温控与补偿,所述压力冷机的冷却是上下加压铝合金散热板内通冷却水接触式冷却自动温控和补偿,其模具和水不接触,产品无需烘干。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在每个工作台的灌粉区域灌粉入模具中,之后将模具放入对应的操作台面,将模具转运至第一输送带,之后第一输送带顺次通过加热箱的加热区域进行加热、压力冷机的冷却区域进行冷却,模具进入加热箱、自动控温烧结成型后,再进入压力冷机内进行冷却、加压自动温控冷却,模具行进至第一输送带的前部末端后被对应的推料气缸推入第二输送带的前端,然后通过第二输送带行进至脱模台,两条线所生产的产品共用一个脱模机脱模,其减少企业作业成本,控制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产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虹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虹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5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粒高温焙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轧锟热加工台车式低温电阻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