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风隅角气体检测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49038.2 | 申请日: | 2018-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2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延冰;丁胜强;尹怀民;王鑫;姜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1/00;E21F5/04;E21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 地址: | 2735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风隅角 风流过滤装置 气压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管理系统 气体检测 气体装置 应急管理 顶梁 顺槽 支架 放大器 分流装置 气体积聚 人身安全 生产效率 竖直排列 端头架 隔离垛 风幕 机头 水幕 预防 风流 氧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风隅角气体检测管理系统,包括预防气体装置、气压监测装置、风流过滤装置和应急管理装置,所述预防气体装置为若干沿回风隅角1段竖直排列的隔离垛2,所述气压监测装置为设置于近回风隅角1端的轨顺11上的U型连通管3,所述应急管理装置包括设置于回风隅角1处面顺槽支架7顶梁上的风幕5和设置在于轨顺端头架8上的水幕6,所述风流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顺槽支架7顶梁上的风流放大器4和设置在转载机头9上的风水分流装置41,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避免了回风隅角的气体积聚,增加回风隅角处氧气浓度,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工作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风隅角气体检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轨顺为进风侧,临靠采空区,运顺为回风侧,为实体煤。运顺压力较小,巷道易形成悬顶结构,断面增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氧气不足或有害气体超限现象。
基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风隅角气体检测管理系统,对回风流气体及时进行预报,减少本工作面采空区的有害气体被负压抽出,有效避免了回风隅角的气体积聚,增加回风隅角处氧气浓度,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预防气体装置、气压监测装置、风流过滤装置和应急管理装置,所述预防气体装置为若干沿回风隅角段竖直排列的隔离垛,所述气压监测装置为设置于近回风隅角端的轨顺上的U型连通器,所述应急管理装置包括设置于回风隅角处面顺槽支架顶梁上的风幕和设置在于轨顺端头架上的水幕,所述风流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顺槽支架顶梁上的风流放大器和设置在转载机头上的风水分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隔离垛之间间隔为15~25m;
优选地,所述风流放大器前设置有风流杂质过滤器,用于过滤风流中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U型连通器一端通过监测孔与采空区相连通,另一端敞口与轨顺相连通,用于监测当敞口侧水柱液面高度高于采空区侧液面高度时,回风侧人员现场应注意气体报警并采取措施;
优选地,所述水幕为至少两组方向正对老空侧的放煤喷雾,用于当气体涌出时,开启水幕,对有害气体进行隔断,避免有害气体积聚超高;
优选地,所述风幕横跨后机头,在非面侧每间隔150mm~200mm设置一个钻眼,用于当监测到氧气浓度低报警时,机头司机开启风幕,加大回风隅角风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风流过滤装置和应急管理装置相结合,在采空区煤体跨落不实而造成悬臂空洞时,容易发生气体涌出,当监测到氧气浓度低报警时,由机头司机开启水幕和风幕,利用水幕对有害气体进行隔断,避免有害气体积聚超高,利用风幕加大回风隅角风量,增加氧气浓度,同时,回风隅角风流放大器的接风管路加风水分流装置,对进入风流放大器的风流进行一级过滤,在放大器前加设风流杂质过滤器,对风流进行二级过滤,经过二级过滤的风流基本为纯净风流,通过风流放大器对风速加大,成扇形扩散吹出,风流经过回流隅角的风障后形成紊流并回旋,进一步增加氧气浓度,有效避免了回风隅角的气体积聚,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
2.联通器一头使用软管通过监测孔与采空区相连监测采空区气体压力,另一侧敞口监测轨顺气体压力,当敞口侧水柱液面高度高于采空区侧液面高度时,由控制台司机通知回风侧人员现场应注意气体报警并采取措施,对回风流气体及时进行预报和布控。
3.由于矿井为抽出式通风,轨顺为进风顺槽,临靠采空区,缩短隔离垛施工距离至15~25m能够减少本工作面采空区的有害气体被负压抽出,有效避免了回风隅角的气体积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9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岩溶裂隙水的双重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工业汽轮机高效转鼓级动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