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卸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48775.0 | 申请日: | 2018-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0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宗界峰;迟世民;王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瀚睿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坊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站 卸卷装置 自动称重 控制箱 圈器 托板 右部 称重机构 滑动轨道 行走机构 主轴电机 盘卷 线卷 底座 本实用新型 功能合并 生产节奏 升降机构 芯棒装置 运输过程 运行过程 运输线 集卷筒 擦伤 称重 工位 卸卷 冲击力 双臂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卸卷装置,包括行走机构、称重机构、控制箱、布圈器、线卷托板和液压站,所述行走机构的后部设置有主轴电机,所述主轴电机的后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下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液压站,所述液压站的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液压站的的右部设置有布圈器,所述布圈器的右部设置有集卷筒,所述双臂芯棒装置的右部设置有线卷托板,所述线卷托板的上部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上部设置有称重机构,新型自动称重卸卷装置,可以将称重和卸卷两种功能合并在一套设备、一个工位实现,避免了盘卷在运输过程中的擦伤,保证了运输线的生产节奏,还可以降低盘卷在运行过程中由惯性产生的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线材生产线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卸卷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复杂性、功能的完善性、系统的可靠维护性,在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推动下,钢铁行业向高精度、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快速发展,使钢铁生产工艺、产品和技术不断提高,在现代钢铁生产过程控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各个领域,自动称重卸卷技术在钢铁工业中日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控制系统的培训和新工艺,而且易于模拟生产设备调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可以为自动化技术和监视系统为无人工厂提供条件,传统生产线称重和卸卷是2套设备、2个工位来分别实现称重和卸卷功能,比较占用空间,电控系统比较复杂,维护工作量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卸卷装置,以解决传统生产线称重和卸卷是2套设备、2个工位来分别实现称重和卸卷功能,比较占用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卸卷装置,包括行走机构、称重机构、移动轮、控制箱、集卷筒、布圈器、线卷托板和液压站,所述行走机构的后部设置有主轴电机,所述主轴电机的后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移动轮,且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液压站,所述液压站的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液压站的的右部设置有布圈器,所述布圈器的右部设置有集卷筒,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液压杆与双臂芯棒装置连接,所述双臂芯棒装置的右部设置有线卷托板,所述线卷托板的上部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上部设置有称重机构。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和移动轮通过传动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卷筒的内部设置有鼻锥和分离机构。
优选的,所述线卷托板的上部设置有后挡卷板,且后挡卷板的下部设置有压卷臂。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和主轴电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称重和卸卷两种功能合并在一套设备、一个工位实现,设置有滑动轨道可以解决其他运输形式的盘卷相对滑动的问题,避免了盘卷在运输过程中的擦伤,保证了运输线的生产节奏,还可以降低盘卷在运行过程中由惯性产生的冲击力,集卷筒可以保证线卷能够均匀落到盘卷托盘的上部,为盘卷收集具有辅助保护,液压站可以提供集卷区和称重区相关设备的液压动力,控制器可以使液压站的流量以一定的斜度达到给定的流量,这样的控制能够使得双臂芯棒装置以比较平稳的速度进行旋转,避免造成双臂芯棒装置在运行时的抖动,避免达到末端时对机械档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机构、2-升降机构、3-称重机构、4-双臂芯棒装置、5-滑动轨道、6-线卷托板、7-移动轮、8-集卷筒、9-布圈器、10-液压站、11-控制箱、12-主轴电机、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瀚睿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瀚睿冶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8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络线直径手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纺纱绕线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