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5838.7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安;任高奇;阙智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工(福建)桥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1 | 分类号: | 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钦海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挡 球轴承 行星架轴 行星架 挡圈槽 轴承孔 装载机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 限位结构 限位台阶 变速箱 输入轴 太阳轮 挡圈 限位 装配 行星架轴承 零件干涉 轴向窜动 卡死 内圈 异响 磨损 配合 脱离 制作 保证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它包括带轴承孔与限位台阶的倒挡行星架、挡圈、球轴承、输入轴和太阳轮;所述球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该球轴承的左侧与限位台阶接触,以保证球轴承装配到位,实现倒挡行星架轴向的左侧限位;所述倒挡行星架上的轴承孔设有挡圈槽,该挡圈槽位于球轴承的右侧,挡圈装配在挡圈槽内,实现对倒挡行星架轴向的右侧限位;球轴承的内圈与输入轴配合,并通过太阳轮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箱倒挡行星架由于轴向窜动造成倒挡行星架与其他零件干涉磨损甚至倒挡行星架轴承脱离,导致变速箱异响、卡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行星排式变速箱倒挡行星架,具体涉及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特别适用于5T轮式装载机双变总成倒挡行星架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轮式装载机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5吨型装载机为主导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独立的产品系列和行业门类。近年因该行业属充分竞争型市场,国家未进行过专项支持,各企业基本上都是靠自我积累进行产能提升。5T轮式装载机变速箱采用行星排式,其维修性好、可靠性高,以及极高的性价比,铸就其将难以被取代,故仍然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变速箱内的行星排分为倒挡和一挡两部分结构,倒挡行星架作为倒挡部分的重要零件,在实现输入与输出方向相反上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现有结构的倒挡行星架均只有轴向单向限位的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单向限位容易出现倒挡行星架的轴向窜动,造成倒挡行星架与其他零件相互干涉磨损甚至轴承脱离,导致变速箱异响、卡死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的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变速箱倒挡行星架由于轴向窜动造成倒挡行星架与其他零件干涉磨损甚至倒挡行星架轴承脱离,导致变速箱异响、卡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包括带轴承孔与限位台阶的倒挡行星架、挡圈、球轴承、输入轴和太阳轮;所述球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该球轴承的左侧与限位台阶接触,以保证球轴承装配到位,实现倒挡行星架轴向的左侧限位;所述倒挡行星架上的轴承孔设有挡圈槽,该挡圈槽位于球轴承的右侧,挡圈装配在挡圈槽内,实现对倒挡行星架轴向的右侧限位;球轴承的内圈与输入轴配合,并通过太阳轮进行固定。
上述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通过在现有变速箱倒挡行星架上增加挡圈槽,并增加挡圈,实现了倒挡行星架轴向双限位。在工作过程中,因球轴承已进行轴向双向限位,且能球轴承能承受轴向双向载荷,即倒挡行星架通过球轴承、挡圈、限位台阶进行轴向双限位,可确保倒挡行星架不存在轴向窜动,避免零件将相互干涉磨损,造成变速箱损坏故障的出现。
上述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1、倒挡行星架上增设挡圈槽,无需更改毛坯即可加工成型,且零件通用性好,可减少毛坯种类和模具开发投入。
2、倒挡行星架装配完轴承后,通过增加挡圈对倒挡行星架进行轴向限位,可确保倒挡行星架无轴向窜动,大大降低了产品故障的发生。
采用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倒挡行星架未进行完全轴向限位造成轴向窜动,使各零件相互干涉磨损导致变速箱异响、卡死等问题,同时,该结构无需另外更改毛坯,且零件通用性好,在降低产品三包服务费用的同时,还能减少产品改进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倒挡行星架轴向限位结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倒挡行星架1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工(福建)桥箱有限公司,未经龙工(福建)桥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58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