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5337.9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4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哲;涂淑平;徐向前;徐亚州;李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屹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溶液 除湿 烟气 本实用新型 除湿操作 消除装置 再生结构 湿烟气 饱和 节能环保 结构设置 烟气出口 烟气进口 含湿量 烟气排 喷淋 去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包括:一烟气除湿结构设置在一烟气进口、一烟气出口之间,所述烟气除湿结构与一盐溶液再生结构连接循环。本实用新型将饱和湿烟气经过烟气除湿结构进行除湿操作,烟气除湿结构采用盐溶液喷淋填料的方式,对经过的饱和湿烟气进行除湿操作,完成除湿后的烟气排出,而盐溶液进入盐溶液再生结构,去除盐溶液中的水分,再次循环进入烟气除湿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盐溶液的循环使用,结构简单,可从根本上降低烟气的含湿量,达到彻底消除白色烟羽的效果,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可使烟气温度降低至45~55℃。在脱硫过程中,脱硫浆液与高温烟气直接接触,发生传热传质,一方面水分蒸发,增加烟气的含湿量;另一方面,烟气温度降低,烟气携带水蒸气的能力降低。这些低温饱和湿烟气直接经烟囱进入大气环境,遇冷凝结成微小液滴,从而形成“白色烟羽”。虽然单纯的“白色烟羽”对环境质量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影响环境感观,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有毒、有害废气。湿烟气凝结形成的微小水滴虽然危害不大,但是会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许多燃煤电厂把消除“白色烟羽”作为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为消除“白色烟羽”,现有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直接加热法。直接加热法就是将脱硫后45~55℃的湿烟气加热到90℃左右再排放。在烟气脱硫后增加净烟气加热器,会增加系统阻力,需对现有增压风机进行改造。脱硫后的湿烟气要加热到多高的温度才能消除“白色烟羽”,不仅与脱硫塔出口的湿烟气温度有关,而且与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要完全消除“白色烟羽”,需对烟气加热到很高的温度,消耗更多的能量。直接加热法虽然能够消除“白色烟羽”,但会增加发电机组的能耗。方案二:先冷凝再加热法。先将湿烟气冷凝到一定温度,再加热后排放,这种先冷凝再加热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消除“白色烟羽”,但需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优化过程困难,并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除白色烟羽能耗较高及脱硫溶液处理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包括:一烟气除湿结构设置在一烟气进口、一烟气出口之间,所述烟气除湿结构与一盐溶液再生结构连接循环。
如上所述的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烟气除湿结构的进口连通所述盐溶液再生结构的出口,所述盐溶液再生结构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除湿结构的出口。
如上所述的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烟气除湿结构包括:多级喷淋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盐溶液再生结构的出口,所述多级喷淋装置下方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下方设有集液槽,一溶液泵连通所述集液槽、所述盐溶液再生结构的进口。
如上所述的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烟气除湿结构还包括一浓溶液冷却器,所述浓溶液冷却器连接在所述多级喷淋装置与所述盐溶液再生结构的出口之间。
如上所述的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盐溶液再生结构包括:一稀溶液喷淋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烟气除湿结构的出口连通,所述稀溶液喷淋装置设置在一再生加热器上方。
如上所述的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烟气进口、所述烟气出口均设置在一吸收塔侧壁上,所述稀溶液喷淋装置、所述再生加热器均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内,所述吸收塔内还设置有冷凝器,布置在稀溶液喷淋装置上方。
如上所述的白色烟羽的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盐溶液再生系统还包括一溶液热交换器,所述溶液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接在所述稀溶液喷淋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烟气除湿结构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流道连接在所述吸收塔吸收段的出口与所述烟气除湿结构的进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屹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川屹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5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喷淋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沫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