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钢木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4969.3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3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洪瑞娟;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天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9/00 | 分类号: | A47B9/00;A47B13/02;A47B9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木 螺纹杆 底板 安装壳 可调节 滑块 本实用新型 向下移动 螺纹套 把手 活动连接有 三角形分布 底板顶部 连接轴承 旋转螺纹 移动装置 搁置板 内螺纹 舒适度 支撑杆 支撑套 中点处 内壁 软垫 身高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钢木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等距离呈三角形分布设置有三个移动装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安装壳、滑块、螺纹杆、支撑套、支撑杆、连接轴承、螺纹套和把手相互配合,使得钢木凳可调节高度,通过把手旋转螺纹套,螺纹套的内螺纹会驱使螺纹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螺纹杆带动固定在其顶部的搁置板和软垫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钢木凳高度的目的,满足了使用者根据自身身高和习惯调节钢木凳高度的需求,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木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钢木凳。
背景技术
体结构以木材(包括人造板)为板面基材,以钢材为骨架基材,配合制成的各种家具。钢木家具——原指用“钢木”制造的家具,被商家把概念“扩大”了,“钢木家具”已经不是单纯的使用“钢木”。“钢木”是一种“不可燃”合成材料,所制成的桌椅大量应用在候车厅`餐馆`影院等公共场所,或制成小船。
钢木材料的凳子,生活中也非常常见,在理发店、酒吧和餐馆中被使用,可是使用者应为身高各不相同,希望钢木凳的高度也各不相同,但是现有的刚木凳不可调节高度,无法满足使用者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习惯调节钢木凳高度的需求,给使用者造成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钢木凳,具备可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木凳不可调节高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钢木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等距离呈三角形分布设置有三个移动装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安装壳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搁置板,所述搁置板的顶部设置有软垫,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且位于安装壳的上方套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侧面等距离环绕设置有四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套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且位于支撑套的顶部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底部与支撑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顶部贯穿连接轴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螺纹套的左侧且位于连接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贯穿固定轴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支撑腿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固定轴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部与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搁置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顶部与搁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且位于安装壳与支撑套之间的位置套接有两个减振垫,两个减振垫之间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安装壳、滑块、螺纹杆、支撑套、支撑杆、连接轴承、螺纹套和把手相互配合,使得钢木凳可调节高度,通过把手旋转螺纹套,由于滑块和安装壳内壁的横向空间时相互制约的,所以滑块横向空间不可旋转,所述螺纹杆的横向旋转被限制,螺纹套的内螺纹会驱使螺纹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螺纹杆带动固定在其顶部的搁置板和软垫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达到满意高度后,停止扳动把手,从而达到调节钢木凳高度的目的,满足了使用者根据自身身高和习惯调节钢木凳高度的需求,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装置,起到了方便钢木凳移动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弹簧,起到了缓冲滑块晃动的作用,通过设置加强筋,起到了加强搁置板与螺纹杆之间连接的作用,通过设置减振垫和第二缓冲弹簧,起到了减弱支撑套与安装壳之间的撞击力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天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天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4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