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极导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3677.8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2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民;郑珂;朱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4 | 分类号: | B23H1/04;B23H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邹敏菲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电极 缩口 导套 相等 本实用新型 结构改进 有效工作长度 非工作段 同一直线 中空结构 对电极 供电极 中心轴 伸缩 弹簧 减小 穿过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导套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极导套,包括可供电极穿过的中空结构的套筒一和套筒二,套筒一的两端头分别设缩口一和缩口二,缩口一的直径与电极外径尺寸相等,缩口二的直径与套筒二的外径相等;套筒二的内径与电极外径尺寸相等,套筒二安装于套筒一内,且套筒一的一端由缩口二伸出套筒一外部;套筒一内设置有位于缩口一与套筒二之间的弹簧一;缩口二、套筒二和电极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过套筒二在套筒一内伸缩,在电极工作过程中,满足保护电极不发生弯曲和对电极进行精确定位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导套内的非工作段的长度,增大电极的有效工作长度,减少电极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导套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极导套。
背景技术
电火花穿孔机也称电火花打孔机、电火花小孔机、电火花细孔放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连续上下垂直运动动的细金属铜管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金属成型。
导套是用来对电极进行导向,使每个电极都能运行到打孔位置,因而从选材上和制造精度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电极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力弯曲,所以要求导套还要对其内的电极起到保护作用,要求具有不易形变、不导电、不易磨损、硬度高等特点。
电极在工作过程中会被不断的消耗,现有的导套要满足精确定位和保护电极不弯曲,则要求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导套内的电极材料不会用于穿孔,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极导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过套筒二在套筒一内伸缩,在电极工作过程中,满足保护电极不发生弯曲和对电极进行精确定位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导套内的非工作段的长度,增大电极的有效工作长度,减少电极的浪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极导套,包括可供电极穿过的中空结构的套筒一和套筒二,套筒一的两端头分别设缩口一和缩口二,缩口一的直径与电极外径尺寸相等,缩口二的直径与套筒二的外径相等;套筒二的内径与电极外径尺寸相等,套筒二安装于套筒一内,且套筒一的一端由缩口二伸出套筒一外部;套筒一内设置有位于缩口一与套筒二之间的弹簧一;缩口二、套筒二和电极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极底部位于导套内;电极工作时,电极不断伸入工件内,导套端部位于工件表面,此时弹簧一处于受力平衡状态。随着钻孔的伸入以及电极不断被消耗,电极达到与导套伸长状态同等长度;当电极继续下移时,使套筒一向下运动,原套筒二内的电极不断外伸,持续进入工件打孔处进行打孔;直至打孔完毕或弹簧一处于完全压缩状态后,电极停止工作并回缩,套筒一在弹簧一弹力作用下逐渐回复原位,实现导套的伸缩。在满足保护电极不发生弯曲和对电极进行精确定位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导套内的非工作段的长度,增大电极的有效工作长度,减少电极的浪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位于套筒一内的套筒二端部侧壁设置有多列环形分布的导槽,导槽内安装有可在套筒一的缩口一与缩口二之间的内壁相接触的滚珠,滚珠与导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二。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导槽在靠近套筒二外壁的端部设置有可使滚珠的小部分球面外露于套筒二外壁的圆形缩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套筒二伸出套筒一的端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套头,套头与套筒二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套头为中空结构,套头内径与电极外径尺寸相等,且套头内壁中轴线与套筒二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缩口一、套筒二的内壁、套头内壁分别与电极外壁的接触部分设有绝缘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套筒一位于其缩口一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缩颈段,缩颈段配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可移动式夹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3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腔类零件电加工的内冲工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机匣叶盘电解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