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紫外线透过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2416.4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3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成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常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光装置 固定支架 光谱仪 升降支架 盖板 光纤 测试 紫外线透过率 本实用新型 透过率检测 底壳 立柱 光源 测试样品 底壳底面 底壳顶面 光纤连接 胶合镜片 内部设置 能量损耗 计算机 波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紫外线透过率的装置,包括透过率检测装置、光源以及计算机,透过率检测装置包括底壳、盖板、升降支架、紫外聚光装置、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底壳底面放置有光谱仪,光谱仪连接计算机,光谱仪连接第一光纤,底壳上设置有立柱,立柱上放置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紫外聚光装置,紫外聚光装置连接第二光纤,第二光纤连接光源,盖板放置于底壳顶面,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紫外聚光装置,紫外聚光装置内部设置有胶合镜片,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紫外聚光装置对接的方式,测试时让能量损耗更少,测试的波长220‑1100nm,使测试样品更多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紫外线透过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紫外线对人体危害的进一步认识,大部分国家近几年相继提出针对纺织品、化妆品、太阳镜、雨伞等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保护人体的安全,对该要求,国内也制定了相应的国标,但与此相应的检测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现有的检测方式是当光穿过被测物体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用于对被测物体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的技术。
CN200620108269公开了一种紫外透过率测试仪,包括辐射源、透过率检测装置和计算机,所述的透过率检测装置包括积分球、余弦接收器、第一光纤光谱仪、第二光纤光谱仪,但是采用积分球的方式使能量太低,导致测试时间长,同时积分球会使紫外衰减很多倍,样品测试范围也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测试紫外线透过率的装置,采用双紫外聚光装置对接的方式,测试时让能量损耗更少,同时也提高了测试的波长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紫外线透过率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试紫外线透过率的装置,包括透过率检测装置及光源,所述的透过率检测装置包括底壳、盖板、紫外聚光装置、第一光纤、第二光纤,所述的底壳内底面放置有光谱仪,所述的光谱仪连接计算机,所述的光谱仪连接第一光纤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紫外聚光装置,所述的底壳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升降支架,所述的升降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紫外聚光装置,所述的紫外聚光装置连接第二光纤,所述的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源,所述的盖板放置于底壳顶面,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的第二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紫外聚光装置,所述的紫外聚光装置内部设置有胶合镜片。
优选地,所述的胶合镜片材质为石英片。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固定支架分为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可调节支架,所述的可调节支架上设置有样品平台,所述的样品平台上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中设置有参比对照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参比对照装置上设置有参比孔。
优选地,所述的光源采用氘卤组合光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架呈L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常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常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2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