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制动起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9300.5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6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程华;代建均;祝丽蓉;肖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久和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14 | 分类号: | B66D1/14;B66D5/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雪莲;刘童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器 制动器 起升机构 驱动件 卷筒 第二制动器 双制动 本实用新型 建筑机械 安全性能 工程设备 可转动 制动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制动起升机构,其包括卷筒、驱动件、减速器、机架、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驱动件与卷筒通过减速器相连;卷筒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第一制动器能够与卷筒相连,第二制动器设于驱动件内部或驱动件与减速器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制动起升机构上设置了两个制动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均能够为减速器提供制动力,使得起升机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机械工程设备,特别是一种双制动起升机构。
背景技术
起升机构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用于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起重设备。起升机构可以垂直提升重物。其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
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对起升机构的安全性能有极大的影响。现有技术中,起升机构通常通过将一个电力液压块式制动器设置在减速器和电机之间以实现制动,在工作时,尤其是运送重要设备时,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制动起升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制动起升机构,包括卷筒、驱动件、减速器、机架、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驱动件与卷筒通过减速器相连;卷筒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第一制动器能够与卷筒相连,第二制动器设于驱动件内部或驱动件与减速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制动起升机构上设置了两个制动器,其中第一制动器用于与卷筒相连,第二制动器设于驱动件内部或驱动件与减速器之间,使得起升机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使用时,使第一制动器先打开,解除第一制动器对卷筒的制动,然后打开电机,电机开始建立扭矩,再使第二制动器打开,解除第二制动器对减速器的制动,使得起升机构可以正常运转。关闭时,电机失电停止工作,第二制动器闭合,对减速器产生制动作用,然后安全制动器失电,对卷筒产生制动作用。
现有的起升机构的制动器设于驱动件与减速器之间,由于制动力在由制动器到卷筒传递过程中,还需要经过减速器,一旦减速器发生了断齿等情况,将导致制动力不能够有效传递,从而使制动失效,因此,对于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起升机构,传统的制动方法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制动起升机构在卷筒上也设置了制动器,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卷筒上远离减速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的外圈设有制动盘;第一制动器与制动盘相连,第一制动器用于对制动盘施加制动力或松开第一端板。
具体的,第一制动器能够与设于第一端板外圈的制动盘配合,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制动力,保证第一制动器的制动效果。同时,这种结构设计,便于实现在现有起升机构上的改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制动器包括底座、第一制动驱动件、第一制动臂、第二制动臂、第一制动瓦和第二制动瓦;第一制动驱动件设于底座上,第一制动驱动件一端与第一制动臂一端铰接,第一制动臂另一端的端部连接第一制动瓦,第一制动臂中部与底座铰接;第一制动驱动件另一端与第二制动臂一端铰接,第二制动臂另一端的端部连接第二制动瓦,第二制动臂中部与底座铰接,第一制动瓦和第二制动瓦能够与制动盘配合。
通过上述结构,将第一制动驱动件的往复运动转化成第一制动瓦和第二制动瓦的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为第一制动瓦和第二制动瓦提供夹持力,实现制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制动驱动件为液压油缸。
第一制动驱动件选择为液压油缸。其输出的夹持力稳定,持续性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二制动器为电力液压块式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包括第三制动瓦和第四制动瓦,第三制动瓦和第四制动瓦设于驱动件与减速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久和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久和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9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