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7474.8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1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孟石;王桦;王士彰;张汐芃;孙飞;高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装置 制动能量回收 长方形框架 锂电容 横梁 储能 本实用新型 拖动电机 再生制动 宽边 锂离子电容器 侧面顶边 储能特性 储能装置 从动电机 合页连接 轴固定 横杆 贴合 侧面 开发 | ||
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18寸从动电机贴合14寸拖动电机,14寸拖动电机的轴固定设置在长方形框架的两个长边上,长方形框架的一个宽边通过合页连接横梁,横梁设置在框架的一个侧面上,横梁设置在横杆的上方,长方形框架另一个宽边搭在框架的另一个侧面顶边。本实用新型基于锂离子电容器的储能特性,新型储能装置的再生制动模拟装置的开发对再生制动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中国,CN107985286A,2018.05.04),该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在当前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回收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增加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但其使用蓄电池作为存储装置,普通蓄电池只满足涓流充电,而汽车制动过程中,电机的制动能量峰值高变化大,要求蓄电池大功率快速储能,这将严重损害蓄电池寿命。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构成的储能系统及回收方法》(中国,CN201711483574.9,2018.04.20),该系统原理为下放钻柱时,工作电机反转产生电能,将产生的电能先储存在蓄电池,当蓄电池充电饱和后,再对复合储能单元中超级电容器充电。然而每天钻柱下放的次数巨大,这就意味着蓄电池每天要重复多次充放电,然而蓄电池寿命较低(3000次左右),不适宜此种工况。
目前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普遍运用逆变器和整流器完成对制动电流的整理,从而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电机在制动过程中反电势不断变化,因此经过整理后的电压仍在变化,这不利于能量的存储,一方面损害蓄电池,另一方面电压过大或过小都无法存储,会降低能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基于锂离子电容器的储能特性,新型储能装置的再生制动模拟装置的开发对再生制动发展至关重要。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框架1的下方锂电容组2,所述的框架1呈长方体,所述的框架1的两个侧面中部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横杆3,所述的横杆3之间设置两个连接杆4,两个所述的连接杆4之间设置18寸从动电机5,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的轴固定设置在两个连接杆4上,
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贴合14寸拖动电机6,所述的14寸拖动电机6的轴固定设置在长方形框架7的两个长边上,所述的长方形框架7的一个宽边通过合页8连接横梁9,所述的横梁9设置在框架1的一个侧面上,所述的横梁9设置在横杆3的上方,所述的长方形框架7另一个宽边搭在框架1的另一个侧面顶边,
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与锂电容组2通过导线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组合电源供给14寸拖动电机6产生动能,控制器控制14寸拖动电机6的转速,所述的14寸拖动电机6通过接触传动给予18寸从动电机5动能,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通过码表记录转速,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通过保护电阻、双向DC变换器与电压表后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锂电容组2中。
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装置,所述的蓄电池-超级电容组合电源与14寸拖动电机6与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所述的控制器与14寸拖动电机6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与码表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所述的18寸从动电机5与保护电阻、双向DC变换器、电压表、锂电容组2均通过导线相连。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汽车的不同制动模式,即慢速制动时小功率、慢速充电;快速制动时大功率,快速充电。可完成制动过程能量回收实验和锂电容非稳定环境储能特性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7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理实验室教学练习装置
- 下一篇:带电挂接地线体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