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3840.2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鞠秀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芯 微重量 吸入止回阀 焊接 封堵 圆板 螺母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材料 阀座密封环 空心圆柱体 尼龙导向套 舰船工业 密封性能 球面密封 时间保留 螺栓 导向座 球缺体 外球面 吸入管 下阀体 导管 垫片 阀体 浮力 上带 吸水 液舱 不锈钢 泄漏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包括上带导向座的阀体、尼龙导向套、微重量阀芯、螺栓、螺母、垫片、阀座密封环、下阀体,其中:在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适用介质为液体;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安装同普通吸入止回阀;微重量阀芯由不锈钢材料的外球面、封堵圆板焊接成空心球缺体和不锈钢的导管、封堵圆板焊接成空心圆柱体焊接组成;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安装在液舱内,微重量阀芯浸液体里产生向上的浮力实现了阀芯的微重量,能明细提供泵的吸高能力;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是球面密封,密封性能好、能长时间保留吸入管内液体不泄漏,保证下次吸水更快捷。解决了一般吸入止回阀阀芯重的问题,提升了泵的吸高能力;广泛用于舰船工业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入止回阀,尤其是一种球面密封的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船用吸入止回阀采用的GB/T3478标准生产制造,其阀芯、阀杆均是铸造后进行机械加工成型的,阀芯、阀杆重量重,而阀芯、阀杆的重量直接影响泵的吸高能力;并且密封面是平面密封,容易积存固体颗粒物,密封不严;阀芯是平的,增大了吸入阻力。另外:大型船舶所用的水泵、油泵吸高没有提高,一般在4~5米左右,但安装泵的花钢板随着船舶吨位的增大而升高,经常出现泵吸不上水、油的情况,最后不得不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泵降到花钢板下后要提高泵驱动电机的绝缘等级,造成泵的成本大量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能长时间保留吸入管内液体不泄漏,保证下次吸水更快捷的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该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安装在液舱内,微重量阀芯浸液体里产生向上的浮力,实现了阀芯的微重量,能明细提供泵的吸高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不锈钢316L材料的外球面、封堵圆板焊接成空心球缺体和不锈钢316L的导管、封堵圆板焊接成空心圆柱体焊接组成的微重量阀芯浸液体里产生向上的浮力,实现了阀芯的微重量,能明细提供泵的吸高能力;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是球面密封,密封性能好、能长时间保留吸入管内液体不泄漏,保证下次吸水更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竖直安装,流向下进上出;能明细提供泵的吸高能力;停泵后,利用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的球面密封,密封性能好、能长时间保留吸入管内液体不泄漏,保证下次吸水更快捷。同时,可广泛用于舰船和海洋工程工业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装配结构示意图。
1、上阀体 2、尼龙导向套 3、阀芯
4、螺栓 5、螺母 6、密封垫片
7、阀座密封环 8、下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包括内设导向座的出口上阀体1和进口下阀体8,导向座中间设有开口导向套2;阀芯3包括密封半球体和连接密封半球体在导向套2内上下滑动的导杆,密封半球体和导杆分别空心体形成微重量阀芯。阀芯3由不锈钢316L材料的外球面、封堵圆板焊接成空心球缺体和不锈钢316L的导管、封堵圆板焊接成空心圆柱体用氩弧焊接形成微重量阀芯,清磨尖角,作钝化防腐处理后待用;铸造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8按零件图尺寸要求进行机加工后待用;将尼龙导向套2压入上阀体1的导向座,在尼龙导向套2内孔涂抹油脂;将微重量阀芯3的导管插入尼龙导向套2内,保证微重量阀芯3的导管在尼龙导向套2内上下自由运动;在下阀体8上装配阀座密封环7固定,并装上密封垫片6,将上阀体1和下阀体8水平对接,再竖直找正,装配螺栓4、螺母5,紧固螺栓4、螺母5,一个微重量阀芯吸入止回阀装配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3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