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0527.3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8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宁;吴凯;闫杰;王乐;常英丽;赵志敏;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36 | 分类号: | B60R1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轩文君 |
地址: | 4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盒 缸体 蜂窝结构 分级 本实用新型 气缸 横向间隔设置 缸体底壁 横向两端 滑动配合 气缸壁 弹簧 缓冲 吸能 连通 体内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吸能盒刚性不足且缓冲吸能效果不佳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且两吸能盒横向间隔设置,吸能盒纵向一端固定于第一薄板,纵向另一端设有与其紧密且滑动配合的第一缸体,所述吸能盒置于第一缸体内的纵向一端与第一缸体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两第一缸体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二薄板横向两端,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之间设有固定在第二薄板且与两第一缸体配合连通的第二气缸,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缸体和第二气缸壁厚中均添加有分级蜂窝结构,当车辆发生较大碰撞时第一缸体与第二气缸也充当着吸能盒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防撞吸能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能密度大、吸能稳定性高、参数适应性好的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拥有汽车,街道上随处可见汽车,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汽车或者电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此外当大多数汽车在发生碰撞事故发生时,产生的碰撞能量主要通过汽车的车身前部金属结构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起到了保护乘员的作用,是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这些作为汽车安全的重要被动零件,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吸能盒可以通过一系列变形来吸收防撞梁传递的能量,汽车碰撞的本质也就是薄壁结构的大变形吸能过程,其中,吸能盒就是主要的吸能部件,汽车吸能盒是车身前部最重要的吸能元件之一,其前端与保险杠连接,能够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吸收碰撞动能,然而简单的吸能盒吸能效果并不显著,采用内部填充方式增加吸能盒的吸能量。一种现有技术采用了加强整个吸能盒的强度,如增加吸能盒的厚度,在吸能盒内部增加刚性结构体等,这种结构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抗冲击作用,但减弱了吸能盒的缓冲作用,效果不佳;另外一种吸能盒通过在吸能盒内部填充泡沫铝,或者增加缓冲作用的结构体,但减弱了吸能盒的抗冲击能力。所以一种刚性结构强、缓冲性能效果好的吸能盒便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纵向一端设有与其紧密且滑动配合的第一缸体,所述吸能盒置于第一缸体内的纵向一端与第一缸体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吸能盒有两个且横向间隔设置,两所述吸能盒纵向另一端横向间隔分别固定于沿平行于吸能盒底壁方向设置的第一薄板的横向两端,两所述第一缸体底壁横向间隔固定于沿平行于第一薄板方向设置的第二薄板的横向两端,所述第一缸体底壁中间部位设有通透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二薄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圆孔相配合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之间设有固定于第二薄板纵向一端面且纵向延伸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缸体、缸体内滑动配合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活塞前端的活塞杆,所述第二气缸面向第一薄板纵向一侧壁开设有与活塞杆滑动配合的第五圆孔,所述活塞杆经第五圆孔向外伸出第二气缸且伸出端设有平行于第一薄板的圆形挡板,所述第二气缸底壁中间部位设有通透的第三圆孔且第二薄板上设有与第三圆孔相配合的第四圆孔,两所述第一圆孔之间经U形导气管连通且U形导气管中间部位连通有垂直于U形导气管设置的直导气管,所述直导气管另一端连通于第三圆孔。
优选的,所述吸能盒壁厚中开设有若干正六边形孔构成一级蜂窝结构,所述正六边形孔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次级蜂窝孔,若干所述正六边形孔和若干次级蜂窝孔构成分级蜂窝结构。
优选的,置于所述第二气缸内活塞与第二气缸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活塞与第二气缸底壁之间的第二气缸外壁上设有压力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气缸壁厚中均添加有分级蜂窝结构,所述吸能盒、第一缸体、第二气缸外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溃缩导引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的横向两端均开设有竖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学院,未经平顶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0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前撞击支架及其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