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直连供暖减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0296.6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0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清飞;徐维臣;徐峥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维臣;徐峥然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0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张亚玲 |
地址: | 2610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供暖 减压装置 连接盖 阀盘 直连 密封圈 接管 本实用新型 传力螺杆 固定底座 供水管 减压器 联轴件 铰链 角钢 等距水平排列 低压回气管 排气截止阀 传递动力 带动转轴 气体外泄 嵌合密封 控制柜 膨胀阀 蒸发器 压缩机 边壁 承压 触合 底端 固设 紧固 内壁 受力 锁紧 套在 支架 转轴 焊接 张开 牵引 扭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直连供暖减压装置,其结构包括供水管、膨胀阀、低压回气管、蒸发器、排气截止阀、减压器、角钢、控制柜、压缩机、固定底座,所述供水管通过底端等距水平排列支架紧固焊接在固定底座顶部前方边沿,所述角钢由联轴件、传力螺杆、转轴、铰链、阀盘、连接盖、密封圈组成,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直连供暖减压装置,先通过联轴件牵引连接盖套在减压器边壁上触合接管,然后扣动传力螺杆带动转轴沿着连接盖扭转传递动力使内部阀盘对外张开,结合阀盘内壁固设有的密封圈与接管嵌合密封防止气体外泄,再通过下方铰链相互扣合加大力度巩固锁紧以代替接管承压受力,使设备能够持续对高层建筑进行供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层建筑直连供暖减压装置,属于供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它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03243810.9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与低层建筑采暖系统直接与热源热网连接在一起的用于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的减压装置,将供水增压泵、与减压水轮机电动机联在同一轴上,减压水轮机在消减高层回水压力,平衡高低层供暖系统回水压差的同时,将高层回水多余压力差所产生的势能转变成机械能,回收反馈给增压泵,这样既解决了高低层建筑供暖系统直连,消减高层建筑采暖系统回水压力高对低层采暖系统的影响,又回收了减压过程多余的势能。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在排气减压时内部压量会随之增高,容易撑破两侧接管而导致气体外泄,影响供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直连供暖减压装置,以解决设备在排气减压时内部压量会随之增高,容易撑破两侧接管而导致气体外泄,影响供暖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层建筑直连供暖减压装置,其结构包括供水管、膨胀阀、低压回气管、蒸发器、排气截止阀、减压器、角钢、控制柜、压缩机、固定底座,所述控制柜底部固定焊接设在固定底座顶部前端左侧边沿相互垂直,所述供水管通过底端等距水平排列支架紧固焊接在固定底座顶部前方边沿,所述膨胀阀分别通过前后两端截面与供水管、低压回气管侧端紧密焊接,所述蒸发器分别焊接在固定底座顶部切面中央上下端,所述排气截止阀固定采用过渡配合方式与膨胀阀紧固连接呈环形排列,所述减压器设在固定底座顶部切面左侧边沿中央,并通过角钢与低压回气管紧固连接,所述压缩机固定通过底端支架紧固嵌合连接在固定底座表面右侧边沿;所述角钢由联轴件、传力螺杆、转轴、铰链、阀盘、连接盖、密封圈组成,所述联轴件采用过渡配合贯穿嵌入设在连接盖内部上方中央,所述传力螺杆侧端固定采用过渡配合方式设在阀盘右侧边壁中央,且阀盘设在连接盖表面内部中央,并通过转轴与连接盖相互嵌合活动连接,所述铰链固定通过背面扣板紧密嵌合设在连接盖表面下方中央,所述密封圈通过外部边壁粘胶紧密黏合设在连接盖内部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通过底端支架紧固焊接在固定底座上方前端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阀前后端分别与供水管、低压回气管相互紧密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固定焊接在固定底座顶部中央侧。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截止阀呈环形排列与低压回气管紧密嵌合,并通过低压回气管与压缩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盖固定通过表面内部中央阀盘与减压器两侧接管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底端焊接设在固定底座顶部左侧边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维臣;徐峥然,未经徐维臣;徐峥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0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暖恒温混水多路独立供给系统
- 下一篇:城市集中供热热网循环水泵切换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