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火龙果嫁接剪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20234.7 | 申请日: | 2018-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0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龙 |
| 主分类号: | A01G2/35 | 分类号: | A01G2/35 |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李强 |
| 地址: | 36101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龙果 压板 嫁接 本实用新型 刀片 剪体 形态学 接穗 轮廓形状 侧边 箭形 砧木 侧边形状 技术要求 排布形状 人工的 上端 铰接 排布 下端 剪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火龙果嫁接剪,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剪体和第二剪体;第一剪体和第二剪体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剪压板和第二剪压板;第一剪压板整体呈箭形;第一剪压板的两条侧边的轮廓形状互不相同;第二剪压板上设有刀片;刀片的排布形状与第一剪压板两条侧边的轮廓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通过在第二剪压板上设置刀片,且将刀片排布成两条侧边形状互不相同的箭形,使得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裁切砧木和火龙果接穗时,便于区分火龙果接穗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人工的操作技术要求低,能够有效提高火龙果嫁接工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栽植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火龙果嫁接剪。
背景技术
火龙果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水果,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火龙果不仅味道香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阶段,主要通过扦插法、嫁接法以及有性繁殖来培育火龙果。由于有性繁殖种子的发芽率低,播种育苗繁殖速度很慢。因此,生产上火龙果主要采用扦插法和嫁接法;其中嫁接法,可利用砧木某些性状和特性,如抗寒、抗旱、抗病虫等来增强火龙果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扩大种植范围,提高抗病虫能力,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随着火龙果在我国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火龙果种植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对火龙果嫁接技术的需求尤为突出。
目前,火龙果嫁接时,一般需要通过刀具多次切削才能得到合适的火龙果接穗和砧木,嫁接效率低,且对人工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在火龙果嫁接过程中,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的嫁接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火龙果嫁接剪,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剪体和第二剪体;所述第一剪体和所述第二剪体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剪压板和第二剪压板;所述第一剪体和所述第二剪体的后端分别为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所述第一剪压板整体呈箭形;所述第一剪压板的两条侧边的轮廓形状互不相同;所述第二剪压板上设有刀片;所述刀片的排布形状与所述第一剪压板两条侧边的轮廓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卸料构件;所述自动卸料构件呈弧形;所述自动卸料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握柄上;所述第二剪压板上设有槽口;所述自动卸料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压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剪体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剪压板通过螺钉和所述第二剪体的前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握柄和所述第二握柄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通过在第二剪压板上设置刀片,且将刀片排布成两条侧边形状互不相同的箭形,使得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裁切砧木和火龙果接穗时,在砧木上留下的切口角度与裁切下的接穗切口形状一致且便于区分火龙果接穗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将裁切下的接穗放到砧木切口上时,两者切口能够高度吻合,且两者的形态学上端相互贴合,两者的形态学下端相互贴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人工的操作技术要求低,能够有效提高火龙果嫁接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火龙果嫁接剪另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二剪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龙,未经刘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0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